國際博物館日征文比賽丨三等獎作品:?
在博物館讀懂一座城
□ 余博超
在生命長河中,我們會因為不可控的浪潮流向未知的地方,但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忘記出發(fā)的位置,只有記住那兒才不會迷失于茫茫水域里。
在九江市博物館便可以尋覓到九江城市的文明起點,它系統(tǒng)記錄著九江城市的發(fā)展,它完整保留著九江民俗的風貌,它切實承載著九江市民的精神。因此造訪九江市博物館,開展一次歷史的回望是很有必要的。
是日,我專程來到博物館欲與九江城市歷史展開一次深入的“交談”。博物館坐落八里湖畔勝利塔下,它是如此安靜地等待來訪者。進入館中,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幅巨大的海報,上面寫著“讀懂一座城,從走進博物館開始?!?/span>
的確如此,作為一名根生土長的九江人,我并不敢說自己真正地了解九江。走入博物館二樓的2號展廳內(nèi),我在“九派云橫—九江歷史文化陳列”中,直觀地了解到九江的歷史面貌,具體地感受到九江的歲月變遷。若是要了解一座城市,首先必須明了它的成長經(jīng)歷。仔細閱覽“尋邑古今”,便能輕松掌握九江這座城市的來歷,它傍水而生,以山聞名。在這山明水秀中,自然是能夠孕育出無數(shù)杰出的英才。有了源源不斷的人,一座城市才能茁壯成長。在館中,跟隨歷史的腳步,看得見數(shù)百年前屬于九江的昌盛。那一條條蜿蜒綿長的水路如同血管一般,為九江注入了不可缺失的營養(yǎng),正因如此,九江的航運業(yè)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耀照出九江光明的前景。
博物館中精心排列的用黃銅塑造的“弄潮兒”雕像,他們或許在汗青中沒有留下姓名,可是在九江的航運歷史上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的事跡。如果沒有他們馴服匯集在城市周邊的江水,怎么誕生出聞名遐邇的“三大茶市”“四大米市”呢?正是航運的發(fā)展,繁興了諸多商賈。正是因為商業(yè)的飛躍,促進了人才的郁勃。館中搭建起的“天下書院之首”的白鹿洞書院模型,配上現(xiàn)代科技所營造出的瑯瑯書聲,讓后人知道了九江這座城市的底蘊竟是如此深厚。同樣,作為九江這支藤上落下的瓜的我們,難道就不能更加堅定我們對這座城市的認同與熱愛嗎?
在博物館中,思緒是自由的。你未去過的城市角落,它貼心地還原場景并運用技術讓你能夠身臨其境,而且通過規(guī)范而專業(yè)的講解為你介紹。比如,在九江博物館中將廬山一處鮮為人知的天然瀑布——馬尾瀑,給請進來了。利用電子顯示屏將瀑布的秀美展示出來,你望著它想必會有不尋常的感觸。“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咱們的老市民陶淵明也許就是在某次旅途中偶然發(fā)現(xiàn)了它,才寫下了令人神往的《桃花源記》,所以館內(nèi)在這兒建造了“桃源秘境360°”,只要短短的幾分鐘,你就能在這兒感受著前所未有的城市靜謐。
由二樓走向一樓,進入“潯陽文脈”展廳,在這兒,我想每一位市民都會熱淚盈眶。這兒的展物不如館內(nèi)其他展廳中的藏品那般珠光寶氣,光彩奪目;也不如玉石瓷器那樣精致玲瓏。它們有的只是一種熟絡感,好似我們是久違的朋友??茨菢銓嵍鴫延^的湖口草龍,我們好似望見了元宵節(jié)時的場景;看那詼諧而滑稽的修水全豐花燈的掠影,我們好似重溫了趕集時的畫面;看那簡約而陳舊的九江封缸酒,我們好似嗅到了家庭聚會時的芳香??墒沁@些熟悉的事物,不知為何開始漸漸陌生。本是飛入尋常百姓家的事物,怎么又如同燕子飛走了呢?這便是我要向博物館請教的地方了——為什么我們這座城市曾經(jīng)光輝的而有溫度的歷史,此刻卻是落滿灰塵般的讓人難以觸摸,過去那些與我們朝夕相伴的燕子又是否會飛回來呢?
博物館中的一句話使我恍然大悟——歷史是在河邊長大的,是水孕育了人類文明。是啊,我們九江有著如此多的水,這會令我們擁有著眼花繚亂的文明,從而陷入一種迷茫的境地。是故,來一次博物館吧,只有在這,你才能真正讀懂這座城市,走好文明發(fā)展之路。
本原創(chuàng)內(nèi)容版權歸掌中九江(www.16691.c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謝絕轉(zhuǎn)載。
編輯:王嘉琪
責編:鐘千惠
審核:朱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