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熟悉,看到陳木英,大家絕對猜不到她今年已經74歲了。腰板筆直、目光如炬,一頭短卷發(fā)干練又浪漫。
兒子廖洪濤說,記憶里小時候吃魚的機會特別多。雖說那時候家里負擔挺重的,父母工資都不高,但每星期總有幾天有魚吃,“什么鯽魚、鳊魚、草魚輪流吃,這都是媽媽的功勞,因為我有個愛釣魚的媽媽?!?/p>
在我們身邊,喜愛釣魚的男子不少,從青年到中年,到老年,男性愛好釣魚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但是陳木英不一樣,從30多歲開始,接觸到釣魚的那一刻,她好像就碰到了命中注定的“情緣”。
選餌、打料、投餌、放線……然后就是靜靜地等待。這天早上下著蒙蒙小雨,陳木英帶著一個小帽子,坐在魚塘邊,緊盯著水面。雨水有的透過帽子織物的縫隙流下來,她的臉上卻波瀾不驚,看不出一點兒別的情緒。
“釣的不是魚,是這里的山水風景?!标惸居⒄f,一開始自己會為釣魚的收獲而感到感性,但是近些年卻越來越享受釣魚時的那種寧靜,“身心全部放松,縱情山水,仿佛和自然融為一體,有的時候不知不覺幾個小時就過去了。”
年輕時,因為在潯陽區(qū)老年體協(xié)工作,陳木英有機會接觸到釣魚這項運動。說起最初的印象,陳木英笑了起來,“那個時候三十出頭,心性還不定,看到用蚯蚓做餌,心里還念叨著‘蚯蚓怎么這么可憐兒啊’,心里緊張得蹦蹦跳,取點的時候拿不準,碰到魚上鉤時手忙腳亂,讓魚跑掉了。后來師傅領進門,魚兒上鉤的一瞬間,收獲的喜悅就把什么都忘記了?!?/p>
2000年6月,安徽省蚌埠市舉辦了首屆女子釣魚比賽,這是一次全國性的女子釣魚比賽。陳木英代表九江市也參加了此次大賽,雖未取得靠前的名次,但在她看來,這次經歷飛不尋常。“這次比賽有四五十名女同胞參賽,選手的年齡結構跨度很大,年齡最大的近70歲,最小的則剛剛成年?!敝钡絽⒓恿诉@次比賽,她才知道釣魚不是男性的“專利”,更沒有年齡的限制。通過比賽,她結識了許多女性釣友,她們在比賽之余促膝談心,一同唱歌,一起跳舞,一起切磋釣魚技藝,獲得了友誼。
“我曾經在九江發(fā)動過很多身邊的女性朋友,和我一起釣魚,最后都不了了之,首先釣魚是一項運動,對體力有要求,其次釣魚經常面臨日曬雨淋,還有的時候要在外面露營過夜。對于女性來說,很難堅持下來?!敝钡侥谴伪荣?,陳木英才發(fā)現(xiàn)原來全國有這么多人和她一樣,克服各種困難和阻力,只為了自己真心的愛好而堅持下來。
“她們有的為了釣魚去學開車,有的為了平衡釣魚和帶孩子的平衡做出巨大努力,我感受到一種獨特的力量?!?0多歲時愛上釣魚,一晃已有40年了。隨著釣魚經驗的不斷豐富,陳木英的釣魚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連續(xù)在各級比賽中獲得好成績,現(xiàn)在的陳木英釣魚技術有目共睹,在九江市釣魚協(xié)會里擔任組長,帶著一個15人的隊伍,每到空閑時,就組織大家外出釣魚。
她記得記得有一次上了一條15斤的大青魚,自己臂力不夠,只能“讓”著?!搬烎~其實很講智慧的,比如上了大魚,不能硬拉,那樣容易斷線或者斷桿,只能先‘讓’著它,找著機會就拉出睡眠,我們釣魚的人都知道,魚喝一口風就軟下去一些,就不會那么‘彈’了。反復幾次,魚的韌性就沒了,就可以一下子拖到岸邊了。”這也是一個比拼耐心的過程。
現(xiàn)在的陳木英平時幫著孩子帶帶孫子,但她一有時間就去釣魚,城區(qū)周邊到處跑,長江邊、水庫旁、小溪、湖塘都是她愛去的地方?!爸会灤呵?,不釣魚”,陳木英說,每次釣魚時望著藍天白云,呼吸著新鮮空氣,聞著野花野草的芬芳,什么煩惱、憂愁都拋到腦后。
最近,她還拉上老伴兒,和她一起外出釣魚,“他寫字畫畫,我陪他研磨備紙,我釣魚,他陪我看山觀水。”碰到運氣好時,釣上幾公斤魚來,拿回家清蒸或煎炒、紅燒,看著兒孫們吃得“滿嘴流油”,陳木英只覺得這是最幸福的事兒了。
(九江日報全媒記者 周慧超 文/攝)
本原創(chuàng)內容版權歸掌中九江(www.16691.cn)所有,未經書面授權謝絕轉載。
編輯:柳飄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