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覃維軍
菜市場入口處有一對老年夫妻的早點攤位,每年夏季都有荷葉饅頭。偶爾買菜路過時,我總會隨手買上一兩個,一手提著剛買來的菜,另一只手拿著荷葉饅頭,碩大的荷葉包裹著白而軟的饅頭,輕輕咬開,靠近荷葉的地方被染上獨有夏天氣息的嫩黃,回家路上細細咀嚼這饅頭,回憶著從前兒時的味道。
我出生在西流河八潭村,兩歲時父親工作調(diào)動,1978年搬遷到了沙湖鎮(zhèn)群興村。兩個兄長與我年紀(jì)相隔十來歲,他們忙于讀書,父親忙于工作,母親忙于農(nóng)活。在我小時候的記憶里,我偶爾會跟隨母親在田間地頭忙碌,有時偷偷溜到父親從教的學(xué)校,獨自在兄長的教室門口玩耍。更多時候是被鎖在家中,與雞、豬為伴,夜幕降臨時仰頭望著時鐘,安安靜靜站在家門口等候家人的歸來。
父母也擔(dān)憂我無人說話,得閑時會把我送到十多里以外的老家八潭村。老家有兩個伯伯,大伯家有兩個兒子,五個姑娘,二伯家有一個兒子,五個姑娘。我最喜歡的是去二伯家,二伯母把我視如己出,看我年幼,總讓我享受著子女中最高待遇,連吃飯都專門為我準(zhǔn)備一個綠瓷碗。至今我還記得二伯母把我頂在肩膀上,去代銷點買零食的場景。過年時父親騎著自行車來接我回沙湖,我總偷偷摸摸藏起來,不愿意回家。
西流河鎮(zhèn)八潭村因有八個潭而命名,地形低洼,隨處可見河渠小溝。全村居民傍水而居,八潭大隊十個小隊,每個小隊之間都有一條通往農(nóng)田的大路,河堤下的農(nóng)田里,鄉(xiāng)親們都在幸福地忙碌,春耕夏種,秋收冬藏。遵循著古樸而精準(zhǔn)的農(nóng)時夏歷,旱地里小麥?zhǔn)樟朔N棉花,水田里水稻收割了種綠肥撈子,村民們勤勞,樸實,善良,那時的人們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哪家的勞動工具找不到了,只需要在家門口大喊幾聲,就會有人送到家門口來。
六小隊代銷點門口,每天晚上都會成為全大隊勞力們的議事臺和新聞發(fā)布中心,婦女們此時多會在家納著布鞋或給孩子做點小零食。我的二伯娘是能干的巧婦,家里的孩子多,市面上零食短缺,二伯娘和幾個姐姐們就拿自家自產(chǎn)的農(nóng)副產(chǎn)品翻著花樣給我們做吃的,米酒、饅頭、包子、餃子、麻花、炒面、豆腐腦、團子、水煮粑等等,每次開鍋時,孩子們圍坐一團,吵吵嚷嚷,而伯母總會在孩子堆里精準(zhǔn)地把第一碗遞到我面前。她們在熱鬧的蒸汽里做著孩子們愛吃的面點,我在不遠處安靜看著,掀開蓋子的那一刻,孩子們一同喧鬧起來,我也跟著他們一起開心地笑。
我最愛吃的還是二伯母做的荷葉饅頭。做荷葉饅頭特別講究,前一天晚上就要找鄰居借來老面混入新面粉反復(fù)地揉,伯母姐姐們在揉面,我就需要跑到代銷點買糖精。等我滿頭大汗拿著糖精回來,二伯母剛好把面揉勻,隨后把糖精用水稀釋后混入面粉中再次和面,邊揉邊將生面團放到嘴邊用舌頭品嘗味道,糖精過多會苦,糖精放少了做出來的饅頭不甜,和好面團后還要放入一個大盆子蓋好醒面。
第二天清晨,天色還未亮,二伯母會叫醒四姐五姐帶上我,來到八潭農(nóng)田后面的大湖里,用綁有鐮刀的長竹竿,采集帶有露水的大荷葉回來。姐姐們干活利索,手起葉落,我就跟在后面去收被割下來的荷葉,小心翼翼抱在懷里,清晨的露水一點點順著葉片滑落,打濕我的衣裳,我不甚在意,滿心都是這些鮮嫩的荷葉,催促著伯母姐姐們回家。回家的小路上伯母笑著提著工具,姐姐們同我嬉笑,剛好天空東方既白。到了家里,三姐把蒸籠放到大鐵鍋里,等著把水燒開,大姐二姐在二伯母的指導(dǎo)下,把新鮮的圓荷葉用剪刀剪成方片,再放到水里洗干凈,規(guī)整地放上面團,最后整齊地放入竹蒸籠里。大火蒸煮上十來分鐘,大大的圓圓的,帶著荷葉清香味的白饅頭就出籠了。我一定會最先搶到一個,雙手抱著滾燙的饅頭,輕輕撕開灰黃的荷葉,冒著燙嘴聞著荷香猛咬上一口。一蒸籠饅頭撿入簸箕后,再蒸下一籠,幾個姐姐們從簸箕里撿出些圓潤細軟的饅頭,用大海碗裝著,給左鄰右舍送上一些。不多時,家里又熱熱鬧鬧起來,蒸汽氤氳著,談笑聲此起彼伏。吃過荷葉饅頭后,親人們又開始陸續(xù)下地干活了,多余的饅頭會用大簸箕放好,用小傘蓋上。人群散去,伯母姐姐們又開始忙碌其他事情,這會就是我去拿一個,一會再去拿一個與小伙伴們玩累了分享的好時候了。
到我1991年初中畢業(yè)后,幾個姐姐都已出嫁了。我再去二伯母家的次數(shù)也變少了,后來每次回老家,總是匆匆忙忙,也沒有再吃到二伯母姐姐們親手做的荷葉饅頭了。2016年9月,二伯母病危,我連續(xù)五天開車從仙桃趕到八潭村,陪著二伯母最后一程,二伯母虛弱得說不出話,每次她只是定定看著我,我想她是想再來招呼我一聲的,只是我們再也聽不到了。二伯母在八十歲還差十幾天離開了我們。
轉(zhuǎn)眼整七年了,如今每逢看到荷葉饅頭時,我腦海里總影影綽綽想起從前的光景,想起兒時在伯母家生活的日子,對二伯母的無窮思念油然而生。
周刊郵箱:jjrbcjzk@163.com
主編熱線:13507060696
本原創(chuàng)內(nèi)容版權(quán)歸掌中九江(www.16691.c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謝絕轉(zhuǎn)載。
編輯:鐘千惠
責(zé)編:劉蕓
審核:朱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