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寂靜的冬天讀《寂靜之聲》
■ 殘 云
這幾天氣溫驟降,天氣陰轉(zhuǎn)小雨,或小雨轉(zhuǎn)陰,有霧。重慶的冬天,是不蕭條的。放下手中的書,我好像到了一個叫“良溪”的地方:“一只兔子從遠處蹦跳著過來,在窗下佇立,我與它有了片刻對視。隨后,它又蹦跳著往山坡去了。”隨著它的消失,我的思緒也回到了書中的故事里……
這幾天我沒出門,菜也是叫姐姐幫買,圍著圍脖,怕冷的雙腿蓋著薄絨毯,坐在陽臺上靜靜讀浙江富陽作家方格子近期出版、親筆簽名寄給我的長篇小說《寂靜之聲》。迄今為止,這是讀她第六本書了。第一本是2011年出版的《冥冥花正開》。記得讀這本書時正是北京的深秋,最后一個故事的結束時——“芒花已經(jīng)很白了,在夕陽的照耀下,有幾只鳥盤旋著在飛?!睆拇?,我就喜歡上了她的文字。此時,我在書架上拿出這本書來拍照,看見窗外一群鳥向前飛去,在薄霧裹挾下,像溪水流暢。
第二本書是《誰在暗夜里說,冷》,十九個短篇,十九個家庭的親與情、愛與恨、塵與欲的故事。小說以指拂心,猶如風過塵埃,宛如那莫名的誰,在暗夜里說:冷……
第三本是非虛構作品《留守女人》,這本書出版時我已離開北京,是后來她寄給我的。我聽說這本書她寫得很是辛苦,花了三年時間,走訪過十幾個省一百多戶人家,還去過我的家鄉(xiāng)修水。方格子用她柔弱的雙肩,纖細的手指,挑戰(zhàn)了一個無可替代的文學世界,二十幾個家庭,二十幾個留守女人的悲歡離合,是靈與肉的碰撞,現(xiàn)實與世俗的對弈,讀得我熱淚盈眶。
第四本書是長篇兒童小說《雙溪岸邊》,故事圍繞著8歲女孩紫蘇的想象展開,母親早逝的她,循著溪流,到了大江到大海,去尋找天使一樣的媽媽。還有她的同伴,忍冬、半夏、桃子,這些像植物一樣心靈質(zhì)樸、溪流明凈的孩子,用稚嫩的胸懷,接納生活,改變自己。當孫子在枕邊聽著我讀這本書入睡時,我似乎看見一個女作家的文字跟著家鄉(xiāng)的溪水緩緩流淌,流到了大江,流到了大海,流到了全國各地。第五本書是童話小說《月亮上的媽媽》,今年第九次加印了。多少個夜晚,孫子都要纏著我問個究竟:面包奶奶最后烤的面包給誰吃了?我說等你字認全了自己去書中找答案吧。
今天,我終于讀完《寂靜之聲》的最后一頁。當我合上書本的那一刻,跟著長長地嘆了一口氣,我似乎也到了一個叫“良溪”的地方,在四代人中間走了一遭。當我看到六本書整整齊齊擺在書架上時,就回憶起十年前在京與她有緣相識,當時她正在魯迅文學院進修,對于我這個只讀了兩年多書的人來說,面對她時是自慚形穢、忐忑不安的。但她由內(nèi)而外自帶親和力,看到我的架上擺了幾本書,用鼓勵的語氣和我交談,我當時就釋懷了。這十多年來我默默關注她,她在百忙之中也偶爾給我關注。我經(jīng)常感慨自己的幸與不幸,這輩子除了一大群親人不斷鼓勵我,她是唯一不歧視我的局外人,而且是具一身才氣、善良、慷慨、內(nèi)斂的作家。我經(jīng)常想她玲瓏的身材、含笑的眼睛、微翹的下巴就是一幅文字結構圖;文字給了她力量,單薄的肩膀也能挑起幾萬、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文字。除了佩服、敬仰,我想不出其他的語言來評價她。
當我寫完最后一個字,陽光燦爛了。——“縱使生活已然破碎,我們?nèi)匀灰弑M全力,無論愛恨,勇敢地抓住那倏忽而逝的光?!?/span>
本原創(chuàng)內(nèi)容版權歸掌中九江(www.16691.c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謝絕轉(zhuǎn)載。
編輯:魏菲
責編:許欽
審核:姜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