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 親
■ 陳德生
劉家橋在哪里?
姐夫指了指遠山,等那朵云過去。
那云朵過去了,姐夫說,在那云來云往之間。
我是遠山腳下大田大塅里人,成人有些年月了,婚姻之事不是東不成就是西不就。阡陌那么多,沒有一條是帶我通向成功婚姻的。娘很擔心,怕我和三叔一樣,六十多歲了,還是前頭一個人,后頭一個影。
禾英姐不是我親姐,我們兩家隔著竹夾的墻,共個麻石嵌的天井。她沒弟弟,把我當親弟弟背,教我用右手吃飯,帶我去讀書,把我放在桌邊聽課,不知為我揩了多少鼻涕,擦了多少屁股,真的比親姐還親。一次,她不小心把我的腿扭傷了,隔壁娘不要她再帶我,我娘還是讓她帶。長大了,我的婚事便多了個操心人。禾英姐說,上不了樹就上竹,塅里找不到,上山去。姐夫在山上教書。
田塅走完,便是上山,我跟在姐夫后面。
清一色的急轉彎,鄉(xiāng)下人叫雞翅膀,書面語言稱為“之”字路。又瘦又硬的山路,像宋徽宗瘦金體的筆畫。雖然傷腳,卻養(yǎng)眼。上了一段又下一段,一山放過一山又攔。越往下,樹木越粗壯高大,遮天蔽日。森林雖密,有時也能聽到河水嘩嘩過灘的聲音。偶爾還有未曾謀面的野生動物拖兒帶女從你前面橫穿。極靜極靜時,會竄出幾聲幽深的鳥鳴。這些林木、飛瀑、溪澗、古橋、野物,以及大山的清新和自由,都是大自然的神靈,令人肅然起敬。
我們在一座寂寞蒼老的橋亭上歇息。姐夫介紹,它為乾隆年間一位福建盲人所建。我仔細閱讀碑文,建造石拱橋的時間,古不過橋下的山溪,盲人鄉(xiāng)賢的功德,恒同河山千古。趁歇腳,姐夫介紹說,這個姑俚叫阿蓮,長相一般,粗細功夫都會,持家過日子也不錯。兩位大人老實本分,勤耕苦作,禮義待人。在這里,我叮囑你一句,看中看不中由你決定,我不能講蠻,但是,答應了就不能反悔。
我乖乖地點著頭。
日頭落山,兩條腿沉重得不想要了,但是,劉家橋也到了。姐夫先去屋場里打了個轉,回來,把我?guī)У酱箨牬N店門口坐下。一會,一群拔筍的姑俚掮著背籮過來。一個背籮上架捆豬草的姑俚喊了聲“老師”,姐夫起身,應了她一句。我恍悟,是這個,肯定是這個。禾英姐以前關于她的描述留了一手,眼前的她比介紹中的她要亮眼得多,雖然我只是速寫般瞄了一眼。禾英姐和姐夫真不是做媒的料,嘴巴太厚道。
沒想到在阿蓮三叔家吃晚飯。山上人把老師看得比太爺還重,聽他們爭論,本應是到阿蓮家吃飯的,但事情陡然生變。客人是老師的小舅子,所以阿蓮爸和三個阿叔都要請,理由是六月天的雨——難得來,結果是三家合請。
土巴墻屋里,墻壁、窗戶、碗櫥、樓板被柴煙熏得漆黑锃亮,幾枝插在墻坼的松光,燒得油珠直滴,吱吱作響,香氣撲鼻。地爐火光炙人,火邊窖著一只翻滾著香氣誘人的酒罐,飯桌緊挨地爐而擺。阿蓮兄弟、堂兄弟八個,夾籬笆可夾長長一排。阿蓮在灶前燒火,姐夫叫她上席。她笑笑,繼續(xù)往灶門里送柴。席上,蝦米炒葛粉粑、薯粉哨子、茅栗綠豆胡蘿卜什錦湯、白蘿卜絲炒油豆腐條、濕筍、干蕨、紅燒大塊野豬肉,我受寵若驚。
晚上,阿蓮娘安排我和阿蓮弟弟睡一床,墊單、枕巾、蓋被一聞就知道通通換了。棉被單薄,被下墊著稻草,翻個身,會窸窸窣窣地響。
約莫半夜子時,老虎!老虎!拖豬啦……拖豬啦……叫喊聲驚醒我千年等一回的山夢。聽到阿蓮爸操持鐵器的聲音,聽到了人虎對峙時你死我活的嗷叫。
下半夜,我想入非非:有虎父必有虎女,我能鎮(zhèn)住嗎?
另日,飯后,山民閑云散霧地還在山上人家屋內游進游出,阿蓮爸就來到大門前地墈邊,向著四山扯頸一呼:出——工——啰!頓時,南邊山頭北邊水口響起回應。
我想,住在1300米海拔處,請客、議事、開會以及防御野獸,也是這樣吼嗎?
除開阿蓮,全家都去挖石鋤山賺工分了,陪著呼呼爐火而坐的是阿蓮和我。不過,我倆之間還夾著一只罐,一只管煎酒不管閑事的瓦罐。她不時用火鉗在灰里劃幾下,翻出紅紅的火炭鉗往火堆。我不敢斜視,但感覺到我倆的臉是一樣的火紅滾燙,我倆的心只有平靜再平靜,才能匹配相敬如賓。
側門檻下,是一條比草鞋寬、湖北江西兩省共享的古路,可以想象過路客沉重的擔子,沒日沒夜地把山路壓得咯吱咯吱直響。
坐著坐著,兩個“啞巴”走掉一個。我理解她,她若是看不中我,便不會有前面上演的那些熱情洋溢的節(jié)目。
我獨自在大門前徘徊,阿蓮家四堵墻,其中有一堵墻借助了巖壁。上面蓋著杉樹皮,樹皮上泛著經(jīng)年的苔蘚。大門上,懸掛著一張極其耀眼的豹皮,像村寨霸氣的旗幟。
腳下,是一座座的山頭,放眼尋家,家在哪里?那白茫茫的一彎曲線,是含辛茹苦養(yǎng)育老家的修河嗎?
又是一個另日,天剛蒙蒙亮,阿蓮父母喚阿蓮同我一塊下山,帶著她的妹妹和一小包袱回禮。阿蓮娘送了一程又一程。待回望時,遠處山頭上,還隱約站著她老人家眼含淚水的身影。
在回家途中,我心中一直響起她老人家那夜爐前的哽咽:山下缺柴、缺油,日頭毒,我不牽掛她。她的脾氣不好,以前是好的,自從我不讓她讀書,就有脾氣了。阿崽啊,我有我的難處,山上人都是這樣,姑俚不送讀,讀了書也是好了婆家。她的脾氣來了誰都擋不住,你就讓讓她。聽老師說,你是個讀書人,望你日后帶著她,像帶小妹妹樣,望你耐煩帶她讀些書識點字,脾氣會好轉的,她喜歡這東西啊……
周刊郵箱:jjrbcjzk@163.com
主編熱線:13507060696
本原創(chuàng)內容版權歸掌中九江(www.16691.c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謝絕轉載。
編輯:魏菲
責編:許欽
審核:楊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