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 糕
■ 左曉華
這次回老家,侄子在縣里的菜市場給我買了幾板糖糕。
糖糕是我們這一代人愛吃的傳統(tǒng)零食之一。小時候農村缺糧少食,真正的大米飯都很少能吃到。每餐不是用“薯薯米”(把紅薯洗凈剁成小粒狀,故名),就是用南瓜混合著少量的大米一起煮,作為主食。但是臨近年關,每家都會煮上幾十斤的稻谷,然后曬干機殼,就成了煮谷米。臘月里的某一天母親會趕個大早,熬上一鍋麥芽糖。盡管平時百般稀罕大米,但到了切糖糕的這一天,就仿佛家家都有千斤糧似的,因為麥芽糖是要先煮上一大鍋米飯,需要用十幾或二十斤米,煮熟后加上麥芽慢慢熬制而成的。一般是里邊鍋里熬糖,外邊鍋里炒那些曬得很干的煮谷米,放些沙,一勺一勺地炒著,等煮谷米完全膨脹了,盛起來一咬感覺很脆很香。這個時候我會坐在灶前,遵照母親的命令把火添柴。母親一邊炒著米,一邊關注著麥芽糖的情況。等成了小糖(方言中飴糖的別稱),她會打幾個雞蛋在小糖里,過幾分鐘盛起來,說:細仔哩,把這個吃了。這時我便獨自享用著麥芽糖甜甜的味道,吃著煮得有些老卻有嚼勁的雞蛋,身體和精神上都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等糖糕切好后,母親會用一只藍邊大碗裝上一些糖糕送給左鄰右舍,顯得十分大方??匆娢矣悬c舍不得的目光,就說:“讓他們嘗嘗媽媽的手藝?!钡任议L大了后,我才知道這是農村人友好相處的一種最樸素的方式。
農村實行承包制以后,糧食相對要充足一些,各種農作物品種也要豐富一些。到了年關,家里的糖糕升級了,糯米糖糕和芝麻糖糕在家里也有一些存量,兩個侄子對這類零食也是津津有味,愛不釋手。春節(jié)前后,在上學的路上,或是出去玩耍,總要拿上幾塊細嚼慢咽。
20世紀80年代末,分家的第一年,我以為妻子不會切糖糕,還得讓老母親來親力親為??墒聦嵤牵搅饲刑歉膺@一天,妻子趕了個早,按照傳統(tǒng)的熬糖步驟:煮飯、下麥芽、濾渣……儼然是一個有著豐富經驗的家庭主婦,把這一切做得有板有眼,得心應手。等熬成了小糖,妻子也會打幾個雞蛋,還會做一些糯米糍粑在小糖里,讓兒子和女兒大快朵頤。每當吃完有雞蛋和糍粑的小糖,兒子和女兒臉上都洋溢著滿足的笑容。以至于前不久在和女兒聊天時,她還流露出對當年的小糖煮雞蛋和小糖里的糯米粑的懷念。
我想,女兒可能更多的是對奶奶的懷念。因為她說,奶奶吃苦耐勞的精神,與村鄰禮尚往來、和睦相處的品德,是我們最應該傳承的精神財富。我也分不清我們對糖糕的喜愛和懷念,是為了滿足味蕾的享受,還是對一種傳承的渴求。
周刊郵箱:jjrbcjzk@163.com
主編熱線:13507060696
本原創(chuàng)內容版權歸掌中九江(www.16691.cn)所有,未經書面授權謝絕轉載。
編輯:魏菲
責編:劉蕓
審核:朱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