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保健康小課堂
總是聽到不少家長抱怨,“明明孩子四歲了,還是不太愛說話,帶去看醫(yī)生說沒有孤獨癥”“我家孩子兩歲多了,卻總是沒有辦法把話說完整”“我家小朋友說倒是有說,就是用哼的,他的意思只能靠猜”……
如何讓不愛開口的孩子說話?特教訓練師和言語治療師有很多小技巧,其中一個簡單有效的推薦方法就是制造“溝通誘惑”。
本期科普專家
什么是溝通誘惑?
非常簡單,就是我們在生活中創(chuàng)造一個環(huán)境、一個來誘惑孩子的溫柔障礙,引誘孩子用語言與我們溝通。
操作核心是什么?
抓住生活中的機會,自然而然地創(chuàng)造孩子想和我們溝通的機會!
例如:孩子想吃零食,這時提供一些孩子不喜歡吃的東西,你知道他不喜歡,期待他說“不”;孩子找玩具時,我們把這個玩具放在一個透明的袋子里,放在高處。孩子會來拉你的手或者自己搬椅子去拿,保證這些行為都不能讓孩子拿到玩具,期待他對你說“要”;當孩子想玩一個新玩具時,期待孩子對舊玩具擺手再見,并說“拜拜”。只有孩子說了“拜拜”,才給孩子下一項玩具。
但在實際操作中
真實情況可能是→
以上設計的情景中,家長在嘗試后都沒辦法得到好的效果,孩子可能會大發(fā)脾氣,以此來得到物品,甚至有一些孩子,在家長的要求下,放棄要這些物品也不開口。
那么問題出在哪呢?
事實上,是我們忽略了孩子的常用溝通方法,如果你的孩子已經(jīng)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使用動作和情緒作為主要溝通方式,那么在面對我們制造的溝通誘惑時,他也會第一時間選擇他常用的方式,如果得不到,最先選擇的是加大這種方式的表達,比如:大哭或者發(fā)脾氣。
所以家長在為孩子制造溝通誘惑的時候一定要先想到這一點,我們的孩子還不知道怎樣使用語言作為交流手段。
試試這些方法吧
所以,我們創(chuàng)造了機會還需要一些方法,才可能增加孩子在情景中開口的機會。
嘗 試??
1
當你和家人開始想讓孩子使用語言時,就要把生活中的“發(fā)語機會”還給孩子!避免“有求必應”。不要孩子看一眼水瓶,你就已經(jīng)遞到了孩子手上;孩子遞給你牛奶“啊”一聲,你就插好了吸管放進孩子嘴里……
帶養(yǎng)者過多的“心領神會”,會讓發(fā)語期的兒童體驗不到語言的重要性,也剝奪了兒童的發(fā)語機會和積極性,增加后期兒童情緒問題爆發(fā)的可能。
示 范? ?
2
示范給孩子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以上述的情景為例:我們請另一位家庭成員在孩子面前演示說“不”,不喜歡的食物就拿掉了;伸出手說“要”高處的玩具就被拿下來了;對玩過的玩具說“拜拜”,下一個喜歡的玩具就拿到手里了。這個過程應該是需要多次重復演示給孩子的,直到孩子嘗試并成功。
等 待?
3
許多家長忘了這部分,但它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可以不斷給孩子示范,在你覺得孩子已經(jīng)接納并熟悉了你的示范后,可以等待一下,給孩子一個機會開口。
理想情況下,我們希望孩子在沒有我們幫助他的情況下,由他發(fā)起溝通。在一項孩子特別期待或者特別感興趣的活動中,我們先不說話,看他會做什么。當我們不說話時,他會充滿期待,此時就像你在等著他做一些事情,等待他主動來使用我們之前示范的方法。
肯 定? ?
4
當孩子通過語言或者非語言(肢體動作如“指”“看”)的方式想跟你溝通的時候,你都需要給孩子他想要的東西并鼓勵他,并真誠肯定孩子的主動性?!特別是孩子第一次說出特定單詞或做出溝通動作的時候,或在孩子所說的詞語或短語的基礎上,幫他拓展一點點,也就是“+1”原則,有利于幫助孩子進入語音和語言發(fā)展的下一個階段。
溫馨提醒
1.任何有效的語言及溝通干預方法的前提都是在科學精準的評估和診斷基礎上開展,建議家長定期和專業(yè)人員溝通和明確。
2.對于0-4歲小齡兒童,鼓勵家長在專業(yè)人員的指導下,積極進行以家庭為中心的語言行為干預,并定期隨訪,必要時接受院內(nèi)干預和康復,盡量避免盲目等待。
3.對于存在孤獨癥傾向或早期癥狀及已診斷為孤獨癥的兒童,在常規(guī)方式的基礎上,應盡早接受專業(yè)的干預康復及指導。
(來源:九江市婦幼保健院)
編輯:畢典夫
責編:曹玉婷
審核:姜月平
掃描二維碼下載,或者點擊這里下載
?2015-2024 掌中九江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電話0792-8505892
贛ICP備13005689號
贛公網(wǎng)安備36040302000178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61202400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