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蠡舟
作為1965屆高中畢業(yè)生,遭遇家庭成分導(dǎo)致高考“不予投檔”之后,“文革”初期盲目外流近五年就成了我的一項罪名,另一項罪名是書寫毛詩不加問號,就是在我們家鄉(xiāng)人常戴的尖斗笠上寫了“桃花源里可耕田”幾個毛筆字。眼看家里三間草屋四個兒子難以成家,父母雖然心有百般不甘萬般難舍,也不得不聽從大舅的建議,讓我這個二十七歲的老大到江西招郎落戶。從養(yǎng)路班病退回鄉(xiāng),臥床難起的大舅語重心長地開導(dǎo)我:“好男兒志在四方,江西農(nóng)村需要讀書郎?!迸R離家母親給我一升黃豆充實行囊,叮囑我將這些良種播撒到異鄉(xiāng)的土地里,讓它們生根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盼我早日傳回豐收的喜訊。
這升曬透的黃豆重約兩斤,大小均勻,顆粒飽滿,色澤鮮潤,不但是老家沃土培育的良種,而且明顯經(jīng)過了精挑細選。母親何時收藏欲作何用事先毫無征兆,從她一直舍不得拿出來加餐待客可見用心良苦。當時公共食堂解散不久,田沒分到戶自留地十分有限,大家還在溫飽線上掙扎,要積攢這些黃豆也屬來之不易。對這份滿含故土溫馨與舐犢深情和未來希望的珍貴贈予,我很久沒有找到能夠與之匹配的土壤將其播種,唯恐稍有不慎出現(xiàn)失誤辜負了慈母的囑托,我要為它們等待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合一的機會。
大舅的預(yù)言果然靈驗,我來到井岡山下的吉安縣天河公社常林大隊落戶,老表們看見我斗笠上的書法稱贊不已,一年后的春天推薦我擔任村小的民辦教師,我就不失時機地將母親贈予的一升黃豆種在學(xué)校旁邊的向陽坡上。黃豆這作物很好伺候,挖個小洞丟進兩三顆豆子,再蓋一把火土或草木灰補充鉀肥就好,它們自己的根瘤菌可以提供長苗的氮肥,學(xué)生們也很熱心地幫我澆水趕鳥,不知不覺間滿坡的豆棵就長得翠綠招風,搖曳喜人。老表們及時提醒我控制水肥防止瘋長,清除角葉以利通風透氣壯實株莖。臨近暑假眼看豆莢一天天飽滿,豐收在望的喜悅讓我日漸體會到母親的深意,她希望我扎根異鄉(xiāng)的土地做出驕人的成績。
湖南良種黃豆大豐收的消息傳遍山村,學(xué)生和附近的老表都來幫我拔苗摘莢剝豆。金燦燦的豆子剝完后曬滿一張大竹墊,我滿心歡喜的成功感溢于言表。老表們聞訊紛紛前來討要豆種,我也慷慨贈予毫不吝惜。第二年我的那批豆種就在整個山村遍地開花結(jié)果,父母在分享我的豐收喜悅的同時,不忘諄諄告誡我再接再厲,再創(chuàng)佳績。這黃豆種在新搭的田塍邊不用澆水長勢更利,雜草都紛紛向它臣服躲進泥里。幾年間山村家家黃豆豐收,逢年過節(jié)豆香使人陶醉。正當我的孩子聞著豆香出生,吃著豆子長大的時候,父親積勞成疾英年早逝,母親默默無言用她那孱弱的雙肩,把為弟弟們成家的重擔頑強挑起,使我這遠在異鄉(xiāng),分身乏術(shù)的長子慚愧不已。
黃豆豐收后如何加工成了新的問題,除了進榨房榨豆油,做豆腐也要拜師學(xué)藝。我岳父不但是做豆腐的一把好手,家里的工具也一應(yīng)俱全。我跟他學(xué)習(xí)從遴選黃豆浸泡磨漿,然后用紗布包裹吊架搖漿,再把燒開去浮沫的兩桶豆?jié){同時提起沖進事先放好石膏的木盆,石膏必須按比例稱好燒熟研碎,放多了豆腐太老口感不好,放少了豆腐凝結(jié)不成加工失敗,這門學(xué)問只能口傳心授慢慢體會。除了沖膏還有一種扒膏的方法,就是豆?jié){燒開入盆后再放石膏,那就與北方豆腐的點鹵差不多了。等盆中豆腐凝結(jié)后挑去豆腐皮舀進墊好紗布的豆腐匣子,加壓濾水后就成為一板板白如凝脂、軟如奶酪的新鮮水豆腐。在那種物資匱乏的年代里,將幾塊豆腐用山里產(chǎn)的茶油煎得兩面金黃,加點香蔥就是一盤美味佳肴。逢年過節(jié)的油炸豆泡更是難得的奢侈品。要有一壺燙熱的自釀糯米酒,就著小蔥豆腐自斟自飲自得其樂,那感覺就真是“桃花源里可耕田”了。
十年后我舉家遷出了那個山村,此后輾轉(zhuǎn)贛中鄱西,再也沒有種過黃豆做過豆腐,但那片綠油油的豆苗坡與白花花的豆腐版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我的夢里,使我不止一次得以重溫山村種黃豆收黃豆磨黃豆的溫馨場景。慈母雖已仙逝十多年,當初贈我一升黃豆,叮嚀囑咐的畫面卻時常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唯有那親手種植收獲黃豆和親力制作豆腐的滋味,至今還沒有重新體驗與品嘗的機會。
周刊郵箱:jjrbcjzk@163.com
主編熱線:13507060696
編輯:左丹
責編:許欽
審核:姜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