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經濟”最大的“賣點”與品相,莫過于春光旖旎、花團錦簇滋養(yǎng)起來的自然氛圍感。春夏之交,共青城市甘露鎮(zhèn)坪塘村的桃花溪右畔花圃基地里滿園繁花,舉目眺望,紅、黃、粉、白,各色花兒爭奇斗艷,吸引著絡繹不絕的八方“探春客”。
“我這里種的主要品種是月季,有幾十種,還有玫瑰、繡球、多肉,現在是花開旺季了,每天可以賣出去200余枝,單枝價格1-2元,也有很多老顧客到現場來采摘。”因為喜愛,所以熱愛,基地負責人李興東細心打造著花圃的一畝三分地,將其裝扮成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我的花圃內不僅設有觀賞區(qū),還有休閑小憩區(qū),讓游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可以得到很好的休息和放松?!?/span>
春日“花經濟”的持續(xù)升溫,也體現了人們對于生活品質和精神追求的提升。“這里真是一個寶藏打卡地,藏在村子里,與世無爭的感覺讓我十分放松,只要感覺累了,這里就是我首選的游玩地?!?月24日上午,市民潘凡與朋友再一次來到這里,徜徉于花海之中,或駐足賞花,或拍照留念,愜意地享受春日暖陽和休閑時光。
如何讓“花經濟”從“一時春”變成“四季春”?共青城市給出了自己的答卷:不僅要展示花的“顏值”,更要深挖花的“產值”。近年來,共青城市依托特色農業(yè)基地、自然生態(tài)等鄉(xiāng)村資源,不斷拉長“賞花經濟”鏈,與鄉(xiāng)村休閑旅游進行有效銜接,推動“農文旅”融合發(fā)展,持續(xù)把生態(tài)優(yōu)勢、資源優(yōu)勢轉變?yōu)榻洕鷥?yōu)勢和發(fā)展優(yōu)勢,讓“花經濟”逐漸綻放成為具有潛力的“花產業(yè)”。在蘇家垱鄉(xiāng)大橋村,黃桃樹下,偶有毛色鮮艷、體態(tài)勻稱的林下皖南土雞結隊穿梭林間,悠然踱步,為游客的“賞花游”增添了新的樂趣。100畝黃桃種植基地里,春季百花成海,盛夏碩果累累,為當地帶來不菲的收入。
(王一婷 九江日報全媒記者 孔穎)
本原創(chuàng)內容版權歸掌中九江(www.16691.cn)所有,未經書面授權謝絕轉載。
編輯:王文婧
責編:鐘千惠
審核:許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