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南記憶,屬于你我的紅色記憶
屹立著一棟“紅軍八角帽”造型的建筑
這就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臨時中央政府大禮堂舊址
1933年春,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從葉坪遷到沙洲壩,為了解決大型集會的場所,尤其是為準備召開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臨時中央政府決定建造大禮堂。
大禮堂于1933年8月1日破土動工,經(jīng)過蘇區(qū)工人四個多月廢寢忘食的工作,一座凝結著蘇區(qū)人民智慧和汗水的大禮堂拔地而起。大禮堂的門首上方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14個大字,出自“蘇區(qū)秀才”黃亞光之手。
大禮堂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其造型為8個角,從高空俯視,猶如一頂紅軍的八角帽,寓意紅軍永遠駐扎在這塊紅色土地上。大禮堂共有兩層,樓面為回廊式,并有階梯式樓座,樓下呈半圓形,整個禮堂可容納2000多人。
如今禮堂內景。
1934年1月21日至2月1日,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大禮堂隆重召開。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主席團成員合影。
1934年1月27日,毛澤東在“二蘇大會”上向代表們作關于“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報告的總結”時,鄭重地提出應該深刻地注意群眾生活的問題,“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毛澤東的報告贏得了代表們的熱烈掌聲。宏偉的臨時中央政府大禮堂,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為民宗旨的提出。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臨時中央政府大禮堂
見證了中國紅色政權建設的日臻完善
見證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達到鼎盛時期
見證了中國共產黨
在這里展開治國安民的偉大預演
是蘇區(qū)時期的“人民大會堂”
(來源:贛南紅客戶端)
編輯:王嘉琪
責編:鐘千惠
審核:楊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