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偈語
劉鳳蓀
我還是孩童的時候,奶奶述說“千年眨眼,萬年翻身”的往事。
說鰲魚,馱著人住的這個大地。這大神是緩性子,過一千年才眨一次眼,過一萬年才翻一次身。
這也慢得太天文了。夜色里我睜著眼,控制自己不眨眼,結果呢,老鼠在梁上的爭吵還沒有結束,我就眨了兩次眼。說起來不翻身是懶人就可以做到的,奶奶指定家里就數(shù)我最懶,但晚上睡覺的時候,我總是弄得爺罵,說我睡覺的時候不斷翻身,總是把被子踢走,一家人挨凍。爺就不失時機地炫耀自己不翻身的本領:早先,他跟他爺就是我的爺爺一起做手藝,睡時被窩什么樣,早起被窩還是什么樣,于是受到一些師叔、師伯的贊揚。對于爺?shù)谋绢I,我以沉默回懟,心里是不服的:一夜算什么,人家鰲魚一萬年才翻一次身呢。
奶奶的話不是虛構的,因為她真沒有虛構那事兒的本領,她是從她的先人那里繼承來的。她和她的先人多是文盲,完全靠口授心記的辦法代代相傳。
奶奶并不知道鰲魚是哪朝哪代的事兒,她也沒處問,問也白問,滿世界根本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
但那事兒挺大。
先說千年眨眼。
本來只有天狗吃月的事兒,月中時分,夜月如盤,忽然旁邊飄出一條黑狗,慢騰騰要吃月亮。這怎么行?把月亮吃了人怎么過?我的爺爺總要在五更天動身往周溪街上去,過鄒家的墳山,羊腸一樣的路,陰氣太重啊,總得有月亮照著才行,月亮被天狗吃了,爺爺?shù)娘埻胫付ㄒ獊G的。許多人都盯著它,心心念念它回心轉意,給它一頓細米糠吃都行。天狗不懂人語,竟然,天狗硬生生把月亮吃了,地上一片黑夜。爺爺慌了,從他睡的床底下摸索出一面銅鑼,竄出大門就敲,一路敲到門口垴上斗七地。天狗吃月了!不得了啦,大家快抄家伙趕哪!奶奶非常迷信爺爺,覺得人稱大漢子的爺爺是有能耐的。就是那次,爺爺?shù)蔫尣徘靡粋€來回,天狗就怕了,急急把月亮吐了出來。標哥兒真是膽子大,一面鑼救了月光,要是標哥兒遲動手打個哈酒的功夫,那就完了。早先康毛,做保長的,聽得日本人排隊來了,他也算是有些膽量,大喊:搬炮來!只說了一句,因為那是嚇唬人,村里鳥銃都沒有一根,哪來炮?嚇人也還假,日本人沒有聽到,聽到也不知道他說么鬼,日本人來了,找人帶路,帶路的還是康毛。后人論膽子,總說康毛膽子大,但細想想遠不如標哥兒。
奶奶說,天狗吃月,根本算不得鰲魚眨眼,真正的眨眼,除非天狗把日頭吃了。那是比方,天狗沒那本事,吃不了日頭,遠著呢,據(jù)說天狗從它住的地方跑到日頭那里去,簡直要三天三夜,其實日頭火辣辣,天狗跑到半路,保準就干渴死了,再說那樣的傻事他不做,吃了日頭,狗會活活冷死的。
千年眨眼,說的是鰲魚,鰲魚駝著這大地,用它的眼給世人以光,但它一千年要眨一次眼,眨眼的時候,大地一片黑暗。
駝著大地,這是天底下最大的擔當,真是太辛苦了,人要光明才能活,所以鰲魚要盡量控制不眨眼,這神果然有法力,十年、百年,竟然能張著眼,一眨不眨。但畢竟鰲也是生命,總有眨個眼的時候,一千年過去,疲憊的鰲魚眨眼,于是大地一片黑暗。
奶奶說,她是真親歷過的,那日,滿垴都是挖黃豆地的,明明是晴好天氣,突然起風,飛沙走石,伸手不見五指。于是許多人嚇哭了,康毛的賣過壯丁的兒子也哭,說是村里有人得罪了天神,如今大家都活不成了。倒是明義伯伯的老婆,先是破著嗓子哭,后是對鰲魚求情,說鰲魚這是辛苦了,要鰲魚發(fā)善心,到夜半眨眼吧。這事也還真成了,我奶奶說,那婆子哭不到一筒煙功夫,天就亮了,到處白晃晃一片,刺得人張不開眼。
明義婆婆算是英雄,是可以記載到家譜里去的,據(jù)說曾有人說過把明義婆婆寫到譜里去,結果找不到位子,譜里都是男人的名。明義婆婆只在明義的譜下有“娶楓林山曹光祿之次女”的記載,沒有名。
明明說好是等一萬年才翻身的,誰知,這事兒也讓奶奶那輩人趕上了。
那可是不得了的,鰲魚大翻身,地往一邊側,人都要落到天邊去,誰也活不了。奶奶說,幸好是小翻身,大約是大屋里某個不曉得事的漢子鑿井,鑿得太深,傷了鰲魚的皮,鰲魚疼不過,稍稍皺了下眉,小移了一下腳,身子將翻未翻。
那也不得了啊,大地一動,神人皆驚。人如黃蜂亂跑,跑到山上去,抱著樹干吧,將就不要落到天邊去。但后來卻萬事大吉了,在家鋸葫蘆瓢的劉七公說,聽到櫥柜里的碗當當響,也不是很響,比花子敲碗更陰性,就知道是鰲魚翻身了,正猶豫著要不要跑到山上去,碗?yún)s不再響。
奶奶說,她是做過禱告的,做得很真誠,不然也沒有那么好的事,她只是不好大喜功,不往外處說禱告的事兒,要說,她那功德比爺爺打鑼還大許多。
記起奶奶說的這些傳奇,我思索的是前朝的人文。
漢高祖六年置鄡陽,轄我出生的這個地方。本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五江匯一,西成彭蠡澤。江里魚肥,良田谷豐。但到南北朝時,鰲魚翻身,地面下沉,水積不出,汪洋一片,鄱陽湖成。
歷史記載,那次五級地震,確實對鄱陽湖區(qū)地貌的更新產(chǎn)生巨大影響。
此前,沒有鰲魚翻身的說法,只是事兒出了之后,許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千年眨眼,萬年翻身”,都是鰲魚給整的,怪誰也沒有用。
那事兒之后,鄡陽地面成一片廢墟,人都逃出去了,今日都昌周溪一帶,原本并沒有沉入水中,但時人恐慌,不敢居住,于是幾十平方公里的半島就荒廢了,一連數(shù)朝,沒有人煙。直到明洪武歲月,朝里有人口遷移的政策,這個地方才陸續(xù)有了近百人來墾荒,明清兩朝,百人成百村。其實地面上的人極少是鄡陽人的后裔。
南北朝以前的文化,必說鄡陽縣治遺址附近有漢陶出土,還有定口古陶窯遺址一直裸露在地面上,隋、唐、宋、元文化為零。
但有些東西還是會留下痕跡的,比如語言。
今日都昌,周溪、三汊港、大沙、陽峰等地,是一樣的方言,缺少撮口呼,“宜”“魚”同音,“臺”“來”不分,但有非常完整的入聲字,明顯屬贛方言(南昌話)語系。是鄡陽話的流傳。那么語言內(nèi)容呢,隋、唐、宋、元的內(nèi)容確實是沒有的,這合事理,再前朝呢?
有的,有的。
“千年眨眼,萬年翻身。”這樣的歌謠一直傳唱在民間。孕育歌謠的母本,是那次五級地震(南朝宋孝武帝孝建二年,主震區(qū)在余干縣),其實地震并沒有直接給鄡陽人造成過大的傷害,不過是,錢員外的烽火墻裂坼了,東城一酒肆的墻倒了,還有虎頭街劉大善人的打金店淹滿了水,王家山那一萬只烏鴉一夜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后來,水漫鄡陽,到處是水,羅家莊的羅七拐打一個劃子,一徑到了縣衙,縣衙里啥人沒有,羅七拐咳著嗓子,把一口濃痰吐在縣衙大廳,羅七拐膽子大了,喊:報應!女兒巷的邵財主哪里去了?不是會霸占俺媳婦嗎?到哪里去了?誰說俺不敢作聲,縣長也照罵,年俸四百六十石粟子,就是吃冤枉,吃冤枉!天勢不可違,這是饒河里的鰲魚發(fā)威,千年眨一眼,萬年翻一身……
這一喊,就喊靜了,天地皆靜。水渾濁了好多年,漸漸的綠了,之后鴻鴣排著隊來,到后來,羅家莊、李家塘都消失了,罵縣長的羅七拐也不知去向。
過隋、唐、宋、元,直到朱家哥子和陳家表兄到這里打仗。
在豬婆山那里,朱家哥子失了勢,戰(zhàn)袍都濕了,脫了放山上曬,之后被敵家追到松門附近,船桅也折了,舵也壞了,眼看船毀人亡,誰知水中忽然冒出好大一股清流,把船沖得轉向,眨眼舵也正了,船行順利。不是舵已經(jīng)沒了嗎,天助我也。聽得說這湖里有大黿鼉,必定是神黿作舵,助俺一統(tǒng)江山。
洪武時皇封老爺廟黿將軍神位。
大黿鼉,是不是那個鰲魚?
或許是吧,也或許不是。
反正那鰲魚,千年眨眼,萬年翻身,福分大的福分小的都得當心。
就這樣,一首說魚非魚的兒歌,又在湖岸人家唱起,唱過明,唱過清,一直唱到六都萬鎰咀作田漢子明義老婆做禱告救世人那次。
其實,地震的事兒后來也還經(jīng)歷過兩次,一次在1976年,我聽得生產(chǎn)隊長海寬喊廣播:地沉(地震)要來,人夜里不要在屋里睡,要爆好黃麥面,住在露天里。那時我奶奶還在世,嚇得哆哆嗦嗦,連呼:這是得罪鰲魚,哪個不想事的做下作孽事,事到臨頭,跑到荒地里去睡有什么用?鰲魚大神哪,您老開開眼,說好萬年翻身的,上次劉七公說聽得碗當當響,那就算是翻了一次身吧,您老就懊憐俺作田人家,大兒細女,茂茂年紀,掐得水出啊。這才過了,過了,天哪,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才過得五十年啊,您大神發(fā)發(fā)善心……奶奶的禱告還真有效,那事兒就風平浪靜地過去了,櫥柜里碗都沒響一下。我爺說,確實是,剛買一同碗,十二個兩疊,細細聽,三天四夜,沒響一下。
但眨眼的事還真狠狠來過一次的。那年我恰在上海,正過黃埔江上老長一橋,忽然大雨傾盆,天黑得可以,誰知竟然直接黑下去,成了暗夜。哈,千年眨眼!家鄉(xiāng)人陸續(xù)來信息,說是也經(jīng)歷了日食,眨眼白晝?nèi)胍?,好是嚇人。奶呀奶呀,您在何方?/span>
這個時候,奶奶去了天國二十多年,禱告沒人做,也一樣會重見光明。
翻身的事也真的來過,至今快二十年吧,那時我正上廁所,忽然有轟鳴聲,整個廁所震得厲害,我確定那時根本沒有施工行為之后,馬上做出判斷:地震!我跑到操場上去,大喊:地震了,同學、老師盡快排隊出來,到大操場上……
這二十多年,中國、外國地震的事兒多起來了,有些防災的事兒要當歌唱。
秦時明月漢時關,天底下許多事兒在我的故鄉(xiāng)少有蹤跡,緣故在于數(shù)朝荒蕪,缺失了隋、唐、宋、元文化,除了漢陶、五銖、花紋磚,幾無文物,知道曾有鄡陽,其實不知鄡陽,鄡陽人曾做過什么,說過什么,沒有典籍記載,就是到故紙堆里查可曾有過叫什么的縣長,也毫無所獲。
靜夜里,一個人到屋頂高處,看星看月看河漢,霧氣籠罩的大地上好似冒出裊裊歌聲,如泣如歌:
打金店
十八家
漢家風月虎頭下
虎頭就在饒河邊
饒河里有只大鼉黿
大鼉黿,駝大地
千年眨一眼
萬年翻一身
……
對呀,對呀,關于“打金店”“淘金漢”的歌謠,還有這“千年”“萬年”的偈語,就是前朝的文物啊。
本原創(chuàng)內(nèi)容版權歸掌中九江(www.16691.c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謝絕轉載。
編輯:王嘉琪
責編:鐘千惠
審核:吳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