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岸邊,下巢湖畔,鮮紅耀眼的恒輝102船靜待聯調調試,不遠處的紅磚廠房內,生產于1971年的壓延設備與現代化生產線和諧相融,“老伙計”搭班“新力量”,江西最大的船舶制造企業(yè)“涅槃重生”。
從江西江州聯合造船有限責任公司到江西省新江洲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從“江州”到“新江洲”,名字“新”了,生產技術、管理模式、產業(yè)領域也都一一更新、革新、創(chuàng)新。
1969年11月,一個代號為6214的工廠(后更名江州造船廠)在瑞昌下巢湖畔應運而生,是在長江中游建設中國第二個核潛艇制造工廠而建立起來的國家重點三線軍工廠。建設投入約2億元,最高峰時期工廠擁有員工7000余人,各類生產、生活設施完備。先后建造了海道測量船、工程兵特種舟橋、1500客位雙體客輪、港作拖輪、南海艦隊島際供水船等各型船舶300余艘。
2005年,6214廠納入國企改制范圍,成立江西江州聯合造船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江聯造船),完成了從國企到民企的轉變。2012年,江聯造船出口貿易總額達到3.39億美元,成為江西最大的船舶制造企業(yè)。此后,國際航運市場持續(xù)低迷,江聯造船走到了破產的邊緣。
2023年3月,江西省新江洲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以下簡稱新江洲),重新組合盤活現有資產,以打造長江中上游最大高端船舶建造基地為目標,重新定位產品方向,繼承了船廠在歐洲市場的深厚底蘊,更以一種銳意進取的姿態(tài),聚焦于液貨船、多用途重吊船、小型海工裝備及新能源船舶的精耕細作,致力于打造專業(yè)且精品化的造船品牌,開啟了船廠新的“航程”。
停泊在下巢湖的恒輝102,是IMOII類化學品船,載重量約3490噸,是新江洲船舶重工重組后第一艘船舶,也是瑞昌第一條不銹鋼化學品船,今年10月9日,恒輝102順利吉水。
項目經理黃青表示,這艘船最大的特點是采用了不銹鋼設計,“充分考慮了裝載苯酚等特殊化學品的需求,內部所有的鋼結構件和管系件、舾裝件都是不銹鋼,外部件全部是碳鋼件,安裝以后會形成鈍化膜,所有的液貨都能裝,不會對船體造成反應?!?/span>
第一艘船意義重大,設計建造過程中采用的新工藝技術更加讓人激動?!拔覀兪状螌嵤┎讳P鋼槽壁分段與甲板分段合并建造工藝,極大降低焊接難度,有效提升槽壁分段搭載質量和效率。獨特的傾斜船艏和首部流線型球鼻首設計,不僅滿足在國際航行(A1+A2+A3)、國內近海航區(qū)及長江A、B級航行的要求,也提升了航行效率。”黃青笑著表示:“這在國內是一流船舶建造水平,恒輝102的建造標志著新江洲船舶重工正式邁入高端化學品船建造領域?!?/span>
今年九江市出臺《船舶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并將船舶產業(yè)納入重點產業(yè)鏈。11月18日,在長江經濟帶船舶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創(chuàng)新大會上,瑞昌市與多家行業(yè)關聯企業(yè)簽訂戰(zhàn)略合作協議,涉及新能源船舶制造及改造、船舶工業(yè)智能機器人制造及安裝維修、游艇及高性能船艇設計制造等領域。“目前國際航運業(yè)回暖,我們要抓住有利時機,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研發(fā)能力和管理水平?!毙陆薮爸毓た偣こ處熫菚运筛嬖V記者,公司計劃在2026年前,以新能源船舶為突破口,實現產值15億至20億元人民幣的目標,交付約12艘船舶,成為新能源船舶領域的領跑者。最近簽約的丹麥化學品船,集電力推進、甲醇雙燃料和全船儲能等尖端科技于一身,正是新江洲在新能源整合方案上的成果。
走進新江洲的現代化車間,昔日的老舊設備已被先進技術和智能化生產線所取代。激光切割機、高空作業(yè)車等高科技裝備的引入,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也為傳統造船業(yè)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船舶產業(yè)中焊接占據了很大的工作量,傳統的人工焊接勞動強度高,對工人的技能要求比技能更高,否則后續(xù)會有大量的打磨工作?!奔夹g工藝部副部長張亮說:“現在采用機器人焊接,焊接率行業(yè)內可以做到90%以上。而且焊接成型和焊接后的打磨工作量是顯著的下降,帶來很大的人工節(jié)約?!币孕〗M立車間為例,原本有40個焊接工人,采用了機器人之后,僅需20人。張亮介紹,目前是一人單機,隨著工人操作水平提升,今后可以發(fā)展為一人多機,車間有望降到10人左右?!败囬g還要上馬平臺自動下料線,坡口自動下料線,也會進一步帶來人工成本降低。”
企業(yè)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新江洲全面啟動人才培養(yǎng)與技術創(chuàng)新計劃,芮曉松就是公司引進的高端人才之一。芮曉松介紹,公司一直向外招聘各類專業(yè)技術人才,已基本構建了適應生產需要的技術和管理人員隊伍?!澳壳?,在我們的團隊中,普通員工和核心技術研發(fā)人員各占一半,以后我們會逐步調整比例,屆時,普通員工占總人數的三分之一,核心技術研發(fā)人員占總人數的三分之二?!?/span>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從“江州”到“新江洲”,一個“新”字見證了老一輩造船人的堅韌與執(zhí)著,新一代工程師的智慧與創(chuàng)新,見證了傳統制造業(yè)的涅槃,見證了一個關于夢想、勇氣與創(chuàng)新的傳奇故事以及“中國制造”的夢想啟航。
(九江日報記者 陳沽玥/文 孫昌模/圖)
本原創(chuàng)內容版權歸掌中九江(www.16691.cn)所有,未經書面授權謝絕轉載。
編輯:王文婧
責編:鐘千惠
審核:朱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