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最近最火的水果,非車厘子莫屬!尤其是來自智利的車厘子。
這些車厘子從智利漂洋過海來到中國,路上要花近一個月的時間,神奇的是這些車厘子還可以保持相當新鮮。不禁有人懷疑,這些車厘子不會“打藥”了吧?那么,這些車厘子是如何保鮮的?為何咱買回家沒幾天就壞了呢?
車厘子從智利進入中國,海運至少需要23天。它們之所以久放不壞,并不是因為借助了化學物質(zhì),而是采取了完善的物理保鮮措施,降低了車厘子的呼吸速率:
鈣,是植物生長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當果實獲得充足的鈣供應時,其膨大后的個頭會更大,硬度也會顯著提高,同時,意味著果實具有更強的抗損傷能力,在運輸過程中的磕碰和擠壓也不易造成損傷。因此,果農(nóng)通常會在果實膨大期大量施加鈣肥,以此來提高果實的貯藏和運輸性能。
采摘后,一般需要先進行預冷處理,主要目的是迅速消除其從田間帶來的熱量。車厘子的果心溫度降至1℃左右,這樣不僅能降低蟲害,也能降低果實呼吸速率,延長保鮮時間。
分揀環(huán)節(jié),將受損和顏色不對的果子挑出,而后進行氣調(diào)包裝。(蔬菜的氣調(diào)保鮮技術(shù),使用的氣體主要是氮氣、氧氣和二氧化碳,通過調(diào)節(jié)這三種氣體的不同比例組合,來達到保鮮效果。)在包裝袋中打入二氧化碳,抑制呼吸。無光條件下,果實吸收氧氣產(chǎn)生二氧化碳,當氧氣變少,二氧化碳達到一定濃度,車厘子進入“休眠”,代謝變慢。
“休眠”的車厘子被裝入1℃左右的集裝箱,全程冷鏈進行運輸。
進入零售環(huán)節(jié),溫度上升,車厘子“醒了”,這時它的代謝會加快,保存時間就會變短。
我們購買的車厘子,一般分為兩種:進口原箱分裝和原裝原箱。
如果買到的是進口原箱分裝的車厘子:因為已經(jīng)拆開包裝,包裹車厘子的氣調(diào)保鮮氣體散失殆盡,果實的呼吸作用較為旺盛,從而加速衰敗。建議購買分裝小盒裝的,將其放入冰箱的保鮮盒中冷藏保鮮,盡量2—3天內(nèi)吃完。
如果購買的是原裝原箱的車厘子:這種通常是紙箱和塑料薄膜封裝,規(guī)格一般在1.35kg—2.5kg。建議買回家后及時放入冰箱冷藏保鮮,不然打開原裝包裝后,保存時間也會因為氣調(diào)保鮮氣體的散盡而大大縮短;同時建議拆封后盡快食用,以免車厘子不新鮮甚至變質(zhì)。
此外,快遞運輸過程中的磕碰以及溫度變化,也會讓車厘子的保存時間大打折扣。
近日,有網(wǎng)友發(fā)文稱自己吃了三碗車厘子后,出現(xiàn)拉肚子、嘔吐等癥狀。醫(yī)生表示,車厘子富含纖維素,不易消化,尤其對脾胃虛弱的人,一次性吃太多,容易出現(xiàn)上吐下瀉類似腸胃炎的癥狀。如果車厘子不新鮮、發(fā)生霉變等,則有可能造成食用者急性腸胃炎。
車厘子性偏溫,濕熱體質(zhì)的人也不要多吃,否則易有口干舌燥、口腔潰瘍、便秘等上火表現(xiàn)。
因此,食用車厘子時要注意:
不在空腹狀態(tài)下食用。人在空腹狀態(tài)下,胃酸濃度較高。車厘子富含果膠質(zhì),在胃內(nèi)與胃酸相結(jié)合后,就會變成難于溶解的沉淀物,而刺激胃腸道。
一次性不宜食用過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每人每天吃水果200克—350克。
從冰箱里拿出來后放一放再吃。較涼的果肉可能會刺激胃腸黏膜,從而引起胃部不適。
還有人擔心,食用車厘子會導致鐵中毒、氰化物中毒。實際上,在正常食用的情況下,中毒發(fā)生的概率極低。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
編輯:方旬瑜
責編:鐘千惠
審核:朱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