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今春,湖口縣搶抓晴好天氣,全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為春耕生產按下“加速鍵”。隨著機械轟鳴聲在田間回蕩,一幅“田成方、路相連、渠相通、旱能灌、澇能排”的現(xiàn)代農業(yè)畫卷正徐徐展開。
日前,在湖口縣舜德鄉(xiāng)王燧村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現(xiàn)場,機械轟鳴,施工人員正加緊修筑田埂、改良田型,一派繁忙景象?!爱斍爸饕瓿商锕?、邊坡、壟溝等掃尾工作,預計幾天內可全部完成?!表椖拷ㄔO方施工員曹德寶介紹道。作為湖口縣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生動寫照,該鄉(xiāng)通過土地平整、溝渠改造,將零散田塊整合為集中連片的標準化農田。
近年來,湖口縣將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保障糧食安全、推動鄉(xiāng)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通過健全監(jiān)管機制、嚴格質量管控、加強資金籌措、年度項目推進等措施,持續(xù)提升農田基礎設施水平。截至目前,全縣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8.1萬畝,當前在建的2.5萬畝(含新建1.5萬畝、改造提升1萬畝)預計3月底前全面完工。
農田“優(yōu)質、集中、連片”的格局,不僅為農業(yè)機械化作業(yè)、規(guī)?;N植和集約化經營創(chuàng)造了條件,也為糧食安全和農業(yè)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案邩藴兽r田建設讓土地得到了最大化利用。機耕道的建設更便于機械化操作,田塊變大更有利于農機作業(yè),從打田、機插、機收到飛防,都提供了極大便利?!焙诳h舜德鄉(xiāng)南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曹雄忠算起經濟賬,該村經過標準化改造了630余畝的水旱田,已全部流轉到村集體合作社,再通過“水稻+大豆”輪作模式,預計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超30萬元。
(鄭飛華 袁小勤 九江日報記者 朱曦薇 文/攝)
本原創(chuàng)內容版權歸掌中九江(www.16691.cn)所有,未經書面授權謝絕轉載。
編輯:吳晨
責編:肖文翔
審核:許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