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NPC式逛商場嗎?
所謂NPC式逛商場是指年輕人逛街趨于公式化:“喝奶茶-逛雜貨店-選餐廳吃飯-回家”。
這種模式一度刷屏網絡,在網上引起了不少共鳴,也反映了傳統(tǒng)百貨商場吸引力下降的痛點。
先來看一組數據——
2024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7895億元,比上年增長3.5%。
按零售業(yè)態(tài)分,2024年,限額以上零售業(yè)單位中便利店、專業(yè)店、超市零售額比上年分別增長4.7%、4.2%、2.7%;百貨店、品牌專賣店零售額分別下降2.4%、0.4%。其中,百貨店銷售額呈下降狀態(tài)。
近幾年,面對新零售和線上購物的沖擊,不少傳統(tǒng)百貨商場的經營面臨挑戰(zhàn),多家商場陸續(xù)宣布閉店升級改造。
“94歲”的北京西單商場,在2024年底宣布閉店改造,啟動更新改建升級工程;
今年3月,承載了湖南長沙市民27年記憶的商業(yè)地標——阿波羅商業(yè)廣場正式閉店,進行升級改造;
…………
不久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積極發(fā)展智慧商圈、沉浸式體驗空間等,推動傳統(tǒng)百貨等實體店改造成為新型商業(yè)場所”。
越來越多的傳統(tǒng)百貨商場開始“爆改”,改了什么?效果又如何?
01
老商城變身“吃谷”地
在北京王府井商圈,有一處“Z世代”消費群體的熱門打卡地——王府井喜悅購物中心,由北京新燕莎金街購物中心改造而來。
走進商場,會發(fā)現這里二次元濃度很高:地下二層有琳瑯滿目的周邊商鋪、各大IP的人形立牌,二次元愛好者們精心裝扮成各自喜愛的角色,或打卡拍照,或交談購物。這里已成為二次元圈子中炙手可熱的“吃谷”地,吸引了眾多年輕消費者。
“谷子”,由英文單詞“Goods”音譯而來,意思是商品,購買“谷子”通常被稱為“吃谷”?!肮茸咏洕笔墙陙砼d起的一種新型消費現象,是圍繞漫畫、動漫、游戲等二次元IP周邊商品所形成的消費文化和經濟形態(tài)。
不僅售賣周邊商品,商場里還會舉辦漫展、隨機舞蹈、快閃活動等。今年大二的王同學是這里的??停俺鯿os(扮演還原二次元角色)不僅僅是愛好,還是一種社交方式,在這里能交到同好朋友?!?/span>
除了“谷子店”,改造后的商場還新增了很多雜貨店以及種類豐富的餐飲店。其中,雜貨店售賣的商品多為平價的日常用品,也被許多人稱為“新時代十元店”。正在逛雜貨店的市民李女士說:“一開始沒想買什么,看到滿滿的貨架,就想進去逛逛,不知不覺就買了一些小玩意兒。”
王府井喜悅購物中心相關負責人胡堃介紹,改造后已營業(yè)一年多,2024年營業(yè)額遠超預期,是改造前同期的兩倍。其中,二次元部分營業(yè)額近1億元,餐飲部分營業(yè)額超過2.3億元。
安徽合肥也有一家老商場變身“吃谷”地。從第一家二次元品牌店試營業(yè),到二次元業(yè)態(tài)經營面積達到商場面積的五分之二,這家商場的大膽嘗試吸引了大量年輕顧客。
商場負責人表示,商場撤掉傳統(tǒng)百貨服飾,改為二次元產品,“年輕客流增長了65%以上。我們的經營面積只有18000平方,最多的一天,客流接近4萬人?!?/span>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谷子店”都能吸引大量客流。隨著“谷子店”越來越多,競爭也日趨激烈,尤其同質化嚴重,還有部分店鋪面臨倒閉危機。一位從業(yè)者表示,“谷子店”要保持競爭力,差異化選品是關鍵。
從“谷子店”到美食街區(qū)、各色飲品店、產品豐富的雜貨店……這些可觸可玩可逛的線下門店滿足NPC顧客吃、喝、逛的需求,將年輕消費者拉進商場。
02
商場樂園化趨勢明顯
近幾年,傳統(tǒng)百貨商場“爆改”,樂園屬性愈加明顯。
比如有的在周末舉辦戶外音樂會,吸引大量觀眾駐留;有的精心布置主題裝置,吸引顧客拍照打卡;有的則把策展裝進零售,不定時舉辦市集、展覽、快閃等活動;還有的引入滑板公園、籃球場等業(yè)態(tài),吸引大量年輕人聚集。
此外,可以體驗科技產品的數碼店、能玩真人換裝的潮牌服飾店、免費體驗運動的體育用品店、還有VR體驗區(qū)……這些都是商場里的“游樂項目”,吸引了大量年輕顧客前來體驗,帶動了商場客流量的增長。
體驗型業(yè)態(tài)正在成為商場和消費者新的連接點。
周六上午,北京的方女士帶著上小學的女兒來到長安商場,“我們住在附近,基本每個周末都來,女兒上書法課、輪滑課,我逛逛書店和市集、擼貓喝咖啡?!?/span>
長安商場總經理助理史姝楓介紹,2019年商場啟動全面轉型,陸續(xù)引入潮流市集、美育健康、療愈式貓咖等體驗類項目,增加餐飲、生活服務等休閑體驗業(yè)態(tài)比例,“2024年客流日均近18000人次,較2018年轉型改造前提升約70%?!备脑旌蟮谋本╅L安商場正在成為周邊居民的“新生活體驗場”。
除了體驗業(yè)態(tài)更新,還有體驗空間的改造。
去年,北京漢光百貨對五層進行了整體改造,減少了女裝品牌,增加了飲品店、知名IP主題店,同時進行了空間調整。
漢光百貨總經理浦嘉嘉介紹,經營面積變小了,釋放了很多公共區(qū)域,通道變寬了很多,帶給顧客更好的體驗感,“改造后銷售額增長了約5%?!?/span>
如今的商場不僅僅是消費場所、體驗場所,更是社交場所。
漢光百貨總經理浦嘉嘉介紹,商場餐飲樓層的層高比較矮,全封閉可能有些壓抑,“我們就想了一個方法,把中間的天井改成兩個露天庭院,放置乒乓球桌和球拍。我們時不時組織一些活動,比如瑜伽、乒乓球賽、小型演唱會等等,顧客反饋都很喜歡?!?/span>
逛商場不再只是單一的目的性購物。通過場景創(chuàng)新、多樣業(yè)態(tài)融合,商場打造集購物、體驗、社交于一體的多元化場景,吸引更多人走出家門、走進商場,享受線下體驗、社交、消費的樂趣,實現多方共贏。
03
從經營“貨”到經營“人”
并不是所有商場改造,都能打好“翻身仗”。
有的傳統(tǒng)百貨商場“變身”大型買手店,但周末依舊冷冷清清;有的商場則加重餐飲比例,其他門店顧客稀少。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zhàn)略研究院研究員依紹華認為,傳統(tǒng)百貨商場改造是趨勢,而如何改是關鍵。商場以前是售賣商品,如今則更多是售賣商品和服務。
當前零售業(yè)已經從經營“貨”的時代向經營“人”的時代邁進。
談及傳統(tǒng)百貨商場改造,鄭州大學商學院執(zhí)行院長王寧教授認為,要以消費者為中心,關鍵在于商品力、服務力、場景力的打造。
首先,以消費者為中心。明確目標客群,深入分析商圈周邊的消費人群特征,如年齡、收入、消費習慣等。換句話說,與其討好所有人,不如深挖一類人。
其次,打造商品力。提供豐富多樣的商品選擇,同時注重商品的更新換代和差異性,提升整體品質和競爭力,特別一些定制化的商品,可能是未來消費者消費的主力。
同時,關注新興消費趨勢,比如引入共享辦公、寵物服務、智能家居、無人零售等新興業(yè)態(tài),為消費者提供新穎的消費體驗。
再次,打造服務力。提供優(yōu)質服務,包括售前、售中和售后,比如提供免費退換、精細化陳列、寵物寄存等免費服務,提高顧客的體驗感、滿意度和忠誠度。
積極構建線上平臺,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fā)展,提供線上下單、線下提貨,線上支付、線下體驗等服務,滿足消費者隨時隨地購物需求。另外,重視智能技術應用,比如引入智能試衣鏡、智能導購系統(tǒng),提升顧客消費的體驗和商場運營效率。
最后,打造場景力。不斷滿足消費者對新鮮感個性化的需求,打造具有吸引力和特色的消費場景。消費者的需求不只是對于商品本身的選擇,更在于消費過程是否有一個愉悅的體驗感。情緒價值、精神滿足越來越成為青年人消費的關注點。
值得注意的是,王寧教授提到,傳統(tǒng)百貨商場改造時,要警惕兩個陷阱和誤區(qū)。
其一是盲目去零售化。比如部分百貨商場認為,傳統(tǒng)零售容易受到電商沖擊,而餐飲業(yè)無法完全被互聯網電商取代,因此盲目地砍掉零售業(yè),將大面積的場所改造為餐飲,卻導致餐飲業(yè)同質化嚴重,陷入價格血戰(zhàn),造成新一輪的發(fā)展困境。
其二是誤判年輕化的內涵。部分傳統(tǒng)百貨商場認為自己不火了,是因為自己太老了,為了迎合消費主力年輕一代的需求,開始鋪天蓋地設計網紅打卡地。王寧教授說:“我認為這是誤判了新一代年輕人打卡的內涵,他們需要的不是千篇一律的網紅墻,而是能與特色歷史文化、興趣圈層深度交互的一種社交方式,這樣才能夠真正產生消費者的粘性?!?/span>
傳統(tǒng)百貨商城改造,并沒有標準答案。但只有真正讀懂“人”,才有機會重獲新生。
(來源:央視新聞)
編輯:吳晨
責編:肖文翔
審核:許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