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sm调教视频在线观看,99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国产97色在线 | 免,jizz成熟丰满韩国女人,成人无码区免费a∨直播

薦讀九江丨陶博吾:把苦難化作傳奇(下)

2023-12-10 08:30 長江周刊 閱讀 30658

陶博吾:把苦難化作傳奇(下)

■ 阿 詹

孝子慈父 舍己愛人

陶博吾高壽,從清末的1900年出生,到1996年去世,經歷了宣統(tǒng)退位,北伐戰(zhàn)爭,袁世凱復辟,民國建立,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文革十年及改革開放,雖然一生“東撲西顛”“千磨萬折”,但為人子、為人父、為人友,他孝順、盡責、仗義。自四歲喪父,母親獨自將他撫養(yǎng)成人,竭盡全力給了他最好的教育。他深知母親的艱辛和不易,如所有中國傳統(tǒng)的孝子一樣,“父母在不遠游”,即使在外面有更好的發(fā)展,學成之后還是選擇回歸故里,隱于鄉(xiāng)村僻壤,與母親、家人相守,盡人倫孝道。1937年,母親周太夫人去世,陶博吾因悲痛過度,臥床不起,傷心欲絕竟失去知覺達一小時之久。幸得醫(yī)生全力搶救,才活轉過來,“感此五中裂,淚下如汪洋?!?938年,陶先生攜侄兒為母親立碑。此后離開家鄉(xiāng)一別45年。1983年回鄉(xiāng)掃墓,他發(fā)現(xiàn)碑石已經歪斜。兩年后他在南昌挑選上好石料,親撰碑文鐫刻于碑石上,為母親重立了墓碑。他對母親的無限深情,在漫長的歲月中,未曾有絲毫減弱,直至90多歲高齡,只要提起母親,仍會淚流滿面,傷心不已。

陶博吾在24歲那年成為父親。獨子陶澄成了他時時刻刻的牽掛。一首《白鹿洞憶鈞兒》將一位年輕父親身處險境無處安放的舐犢之情鋪滿字里行間。38歲至49歲之間,一路逃難,顛沛流離,上有老下有小,他卻始終將一家人攏在一起從未分離。在吉安中學任教期間,因生活費不能按期收到,只好靠上山打柴維持家用?!捌啾€向妻兒憐?!睍r常因無力為妻兒解決溫飽而自責?!拔母铩逼陂g,一家六口分居四處,為了減輕下放農場兒子的負擔,老夫妻雖已年過七旬,在農村勞動改造度日艱難,他將剛出生不久的幼孫接到身邊撫養(yǎng),直到八年后落實政策一同返回南昌?!耙娙巳甙?,慚愧對兒孫?!笨v使用全力盡父親之責,陶博吾仍常常為自己給全家?guī)淼亩蜻\而心生愧疚。

對家人,他是遮風擋雨的大樹;對朋友,他是雪中送炭的莫逆。20世紀50年代,有位在中學執(zhí)教的同事曾景,牢騷太盛,不滿現(xiàn)實,終鋃鐺入獄,妻子出走,親友遠離。陶博吾雖囊中羞澀,但對這位落難同事不間斷地給予接濟,當傲氣十足也曾顯赫一時的前云南師范學院院長每天收到陶先生送來的生活用品和換洗衣服時,不禁號啕大哭……“他就像一棵蟠螭斑駁的百年老松,飽受人間苦難,一生中特別看重人間真情。”(王兆榮語)

他對家鄉(xiāng)有著始終如一的愛,就像名墨,永不褪色,落墨聞香。如今彭澤陶令紀念館、龍宮洞、定山中學等處都可見他的題字和撰聯(lián),他講一口濃郁的彭澤話,書畫作品落款大多是“彭澤陶博吾”,他晚年聲譽鵲起,對于索字求畫者,一律來者不拒,有求必應,大家風范,令人贊嘆。

情路坎坷 ?悲凄故事

????陶博吾的感情生活如同他的命運一樣跌宕起伏。綜合家譜資料及年表,他先后有過三任夫人。《陶氏祖譜》載:陶博吾“娶國學生時修其幼女、邑附生道平之胞妹,生于光緒廿八年十一月十二日丑時,民國十一年離婚。繼娶湖邑周翔之女。”民國十一年即1922年,亦即娶周香姣(即“周翔之女”)同一年。既然寫明“離婚”,當然應該是正式結婚的第一位夫人。陶博吾先生一生先后共有時姓、周姓、潘姓三位夫人。

時姓夫人,除家譜有寥寥幾筆記載之外,其他無資料可查。周氏夫人與陶博吾1922年成婚,育有一子,不料四年后周氏便撒手人寰。同年家中母病兄逝,為幼子計,1927年陶博吾續(xù)娶了淳樸善良、小他十歲的潘楷香為妻。潘氏終生未育,雖目不識丁,但視繼子如己出,細心呵護,給予了孩子一個母親全部的愛。

陶博吾有著天然的詩人氣質,見景生情,睹物思人,他都能以最準確的詩句暢快表達。在寄情山水的悠閑,退隱田園的淡遠中,他豐滿的精神世界渴求與人互動和契合,恰巧此時,張肖梅走進了他的視野。這年他27歲。張肖梅與陶博吾年齡相仿,畢業(yè)于星子縣女師,彼時任彭澤縣女子職業(yè)學校校長。小小縣城,一位年輕俊雅、多才多藝的教書先生,自然而然成了那個年代鮮有的知識女性心中的“男神”,而張肖梅這樣一位有見識有主見,且對詩文書畫頗有見解的新女性,很快也深深吸引了陶博吾,兩人相互欣賞,日久生情。花前月下,攜手漫步,一同吟詩作畫,畫紙上栩栩如生的鴛鴦,寄寓著他們熱切期盼今生今世出雙入對,結伴而行的美好愿望。然而,此時縣城風言風語多了起來。原來,他們雙方都已有了家庭。據(jù)《中國書法全集·黃賓虹林散之陶博吾》卷分卷主編于明詮先生考證:張肖梅當時已經結婚,且是星子縣一個大戶人家的“偏房”。雖然兩人你情我愿,卻不能朝夕相守,無奈之下,他們只好相約“私奔”,計劃前往大上海終身相伴。張肖梅將自己積攢的私房錢交陶博吾保管,囑他先行一步,這也直接促成了陶博吾1929年秋“插班”進入昌明藝專進修學習。而張肖梅回星子“恢復自由身”卻相當不順,被逼無奈終尋短見。一對情投意合的新青年,陰陽兩隔?!八哪赀h離別,音信久乖錯。相思不相見,遺我如糟粕。今夜忽夢君,夢君入帷幕。形影悲蕭騷,風姿憐瘦削。翻我案上書,看我欄中藥。悄悄無一言,含情對寂寞……會面不可期,他生渺難約。君今入我夢,夢中何隱約。人鬼兩不知,生死誰能度?夢來情意親,夢去非感作……”

這首《三月十四日夜夢后作》雖然沒注明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從其內容推測,應該是寫于張肖梅殉情而死、陶博吾上海昌明藝專畢業(yè)之后,整首詩仿佛心在字里跳,淚在行間流,令人不忍卒讀。

這段悲情的經歷,給陶博吾帶來了巨大的心靈創(chuàng)傷。在昌明藝專學習期滿即將畢業(yè)時,一位慕其才華的女同學,為將陶博吾留在上海,不顧兩人家世的巨大懸殊,情愿以身相許,卻再也掀不起他情感的波瀾,于是默默地回到了家鄉(xiāng)小縣城。

淚,是愛的附贈品。為張肖梅流了多少淚?恐怕個性剛毅的陶博吾自己都說不清。直至晚年,對這段情感他也從不避諱,每每說起便老淚縱橫。他想走遍星子,去找尋張肖梅的墳墓,為她立一塊碑石,并親手題寫墓碑。他相信人有來世,“生未同衾,死愿同穴”,他幻想著百年后能與她同穴合葬。

崇道操藝?傳承創(chuàng)新

常常有弟子問:怎樣才能成為一名書法家?陶博吾先生對此頗有心得:首先是人品,人品高則書品更高,所以書法家的道德品質,最為重要。顏魯公書,莊嚴雄偉,像泰山聳立,令人肅然起敬。所以然者,與他偉大人格所起的影響是分不開的。蔡京的書法也有藝術價值,因為他是令人唾罵的奸臣,所以對他的書法,也就不重視了。至于諂諛求榮或欺世盜名之輩,雖有種種原因,一時為人吹捧,過不了多久,即為人鄙視而不齒。其次要多讀書、多行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學問要如此,學書法也要如此。多讀書,胸襟豁達,眼界開闊,這種文學修養(yǎng),更是書法家必備的條件。多游名山大川,對奇峰怪石,急瀑奔流的種種奇觀,可以激發(fā)胸中的奇氣,所謂書卷氣,山林氣,正是如此?!痹僬撸鳛闀?,一定要有自己的風格:“如果只習一家,專攻一體,即使能夠亂真,也只是一個書奴,沒有價值……遍臨各帖,吸取各家的精華,融化于筆端,才會另有趣味?!?/span>

當然,成名成家絕非易事“要達到最高境界,還是要下番苦功,尤其是書外之音,要深要厚?!?/span>

周谷城先生說:陶老的詩書畫品位高,人品也高,像他這樣全面,今日已不多見。

90多歲的陶老依然在街頭為群眾寫字,不分寒暑,不取分文。即便到了94歲高齡已然無法下床之際,他依舊是有求必應。此時的他幾近失明,但只要拿起筆,便精神矍鑠,筆力雄健,指向哪寫向哪,“只以神取不以目遇”。

他面向大眾,悉心扶植后輩,學生的年齡大小不一,學生的身份士農工商,只要想學,他都真心指導,“我只要見到愛好書畫的人,都勸著學,甚至拉著學。來我家學習詩書畫的人,最小的四歲,最大的有六十多歲。其中有的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有的有了進步,都使我得到極大的安慰。”

陶老終生保持了中國士大夫悲天憫人的人文情懷。一方面,他強烈流露出對自然、村居、田園生活真摯的熱愛;另一方面,他將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鋒芒發(fā)揮到極致。

孟子云:“無恒產而有恒心者,唯士為能”。

羅志田說:“中國文化自成一獨特系統(tǒng),士人任重道遠的弘毅精神,延續(xù)兩千多年,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獨一無二的現(xiàn)象,歷代士人的中心任務,就是文化和思想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南昌徐海宇先生對本土人文頗為關注,他在《大文人畫家陶博吾——士與中國文化的傳承》一文中寫道:“陶博吾是傳統(tǒng)文人,詩書畫‘三絕’,他是真正的、出色的大文人畫家?!薄疤绽蠄允貍鹘y(tǒng)的詩書畫,沒有在近代西方風習的席卷中成為無根浮萍;他安貧守道的精神也沒有在‘銅錢滾至’的商業(yè)潮流污染下喪失本性。陶老就是當今真正的‘士’”。

功成名就 業(yè)內景仰

1996年6月16日16時16分,96歲高齡的陶博吾先生在弟子們的陪伴下安詳?shù)亻]上了雙眼。他留給世間最后的絕筆為“慎獨”二字?!叭绻业膲勖軌蜓娱L數(shù)年,而眼睛又有好轉,使我能繼續(xù)追隨諸君子共同研究,共同進步,庶幾可以得到一點成就感吧,然而這只是一個夢想而已!”他于1984年8月寫下這段文字時,眼睛已接近失明,孱弱的身體也讓他以為時日不多。許是大半生喝的苦水太多,上天竟特意為他調制了一款延年益壽又濃郁香甜的生命營養(yǎng)液,這一喝竟足足喝了12年之久。他大部分的書法精品,幾乎都是在這12年里完成。他的物質生活一直很清貧,他戲稱自己簡陋的小屋為“三破樓”“簡樸齋”,雖然在那張缺角破邊的毛氈上有無數(shù)詩書畫絕佳的珍品橫空出世?!伴e鷗清趣,野老生涯”是他的自我寫照。窗前兩竿修竹,案頭一方硯池,粗茶淡飯,是他人生最大的滿足。他一生勤奮,著述頗豐,主要有《習篆一徑》《石鼓文集聯(lián)》《散氏盤集聯(lián)》《博吾詩存》《博吾詞存》《博吾聯(lián)存》《題畫詩抄》《博吾隨筆》等著作面世。吟詩、習字、作畫、三五百字隨筆皆為日課,直至鮐背,未嘗一日廢之。他曾對學生說:何時詩書畫靈感不再來,吾生命也將終結。

1985年7月7日,江西省文化廳舉辦“晚芳猶香——曾兆芹、龔槐陂、陶博吾書畫作品展”。10月,江西省電視臺專題組拍攝《陶博吾詩書畫藝術》專題片?!耙洛\還鄉(xiāng)”的陶博吾受到了家鄉(xiāng)父老的熱烈歡迎。

1989年5月16日至21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省文化廳以及彭澤縣人民政府撥了專款,與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共同主辦了“陶博吾書畫展”,共展出陶博吾各個時期書畫作品120幅,受到周谷城、李可染、啟功等著名人士以及外國友人的高度評價。林散之為展覽作序,啟功題寫展名,展覽獲得圓滿成功。

1995年10月20日至29日,應上海劉海粟美術館邀請,95歲的陶博吾坐著輪椅同家人攜作品80余幅赴上海舉辦“陶博吾書畫展”。開幕儀式由該館杜樂行、王兆榮主持,劉海粟夫人夏伊喬和美學家蔣孔陽、書法家趙冷月等剪彩,并發(fā)行簽名紀念封。同日召開了“陶博吾詩書畫藝術研討會”。蔣孔陽、白樺、沙葉新、夏伊喬、趙冷月、吳長鄴、蕭海春等出席,均給予了高度評價。戴厚英撰文《貢獻一個人》在《文學報》發(fā)表。

著名書畫評論家陳傳席先生把黃秋園、陳子莊、陶博吾和張朋四人稱為現(xiàn)代中國畫史“在野派”四大家,且認為其中陶老的成就最高。并把陶老和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排在一起,稱之為“20世紀花鳥畫四大家”(《畫壇點將錄》)。

人生的后十二年,讓陶博吾蓄積一生的才華得到集中綻放,同時也獲得了高度認可和贊譽。他的畫冊《中國近現(xiàn)代名家畫集·陶博吾》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深紅色的精裝書套被人譽為“大紅袍”。他的書法正式入編《中國書法全集·黃賓虹林散之陶博吾》卷分卷,以國字號名家的身份被人們所追捧。他比許多身后才享有盛譽的詩書畫家幸運。

如今,他長眠于南昌新祺周翡翠園,墓旁刻著他的兩副自挽聯(lián):

自挽一:

智既不能,愚亦弗及,碌碌庸庸,天地蒼茫何處去。

生無可樂,死又奚悲,悠悠忽忽,漂流魂魄斷歸來。

自挽二:

嘗遍苦辣酸甜,幾番東撲西顛,濁骨敢追超脫者。

歷盡風霜雨雪,縱使千磨萬折,黃泉不作可憐魂。

他用凝重的文字為自己沉重的一生畫上句號。他是百年中國知識分子的一個窗口和縮影。


薦讀九江丨陶博吾:把苦難化作傳奇(上)

版權聲明

本原創(chuàng)內容版權歸掌中九江(www.16691.cn)所有,未經書面授權謝絕轉載。


編輯:魏菲

責編:許欽

審核:姜月平

評論

下載掌中九江

掃描二維碼下載,或者點擊這里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