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榮彬
我愛好藏書已有30多年了,以收藏九江名人著作、地方文獻、紅色革命史料為主,兼收一些相應的老物件、文物等雜項,現有80多個專題1萬余件物品,并編寫了藏品分類大綱和目錄,放在家中兩間半書房里。因為我原來工作單位和家都在柴桑區(qū),這里建有晉代詩人陶淵明紀念館,而我的書齋是在陶淵明生命的起點和歸宿地上建成的,家中又有明清、民國以來不同版本的《陶淵明集》百余種,所以取名“淵明舊書齋”。后來我調到九江市史志辦工作,家也搬到市里,但書齋名一直未改,以懷念我20多年的藏書歲月。
多年來,我奔波于九江的煙水亭、李公堤、月亮灣、浪井、老馬渡、火車站等幾處舊書古玩市場,積極參加九江市收藏協(xié)會的各種活動,利用外地出差的機會想盡各種辦法購買書籍史料?!毒沤詹亍冯s志從2001年創(chuàng)刊至2022年共49期,幾乎每期都有我的收藏文章。2016年我卸任市收藏協(xié)會副會長后,積極參加市職工收藏協(xié)會和收藏學會的多種活動,在《鑒賞與研究》雜志發(fā)表收藏文章。收藏與歷史、檔案研究密切相關,我又熱心參加九江市歷史學會和潯陽區(qū)民間檔案研究會的活動,在《九江地方史論壇》《潯陽民間檔案》雜志發(fā)表相應文章。這一系列活動,使我的藏書數量和收藏知識、境界有所提升。
目前我的書房有歷代九江鄉(xiāng)賢像陶淵明、黃庭堅、陳寅恪等“陳氏五杰”,民主革命家李烈鈞、政治活動家許德珩、藏書家李盛鐸、教育家陳禮江、科學家袁隆平院士、記者黃遠生、新聞學鼻祖徐寶璜,畫家蔡若虹、蔣彝,作家杜宣、墨人,導演李安等80多位九江名人的著作、字畫、題詞、書信、文物、史料等5000余冊(件),還有如老報紙、老地圖、地契、筆記本、郵票以及關于共大、知青、計劃生育、抗洪、龍舟賽等專題的資料4000余件、紅色史料1000余件,共計80多個專題一萬余件的書籍史料。我在各地報刊發(fā)表文章300余篇,編著《九江古今名人傳》《紀念許德珩文集》《作家杜宣紀念冊》《新聞先驅徐寶璜紀念冊》6種書籍,舉辦專題展覽30余次。因為愛好,我與多位名家交往期間,發(fā)生了許多深切感人的故事,寫下許多專訪,在各種報刊上發(fā)表30多篇。九江地方史志書籍記載我上述成果、事跡40余次。
我的書齋名是請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方漢奇教授題寫的,他因主編首版《中國新聞事業(yè)通史》,創(chuàng)辦中國新聞史學會,當選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是中國新聞史學泰斗。多年來,他指導我研究中國新聞學鼻祖徐寶璜、杰出記者黃遠生等人,曾數十次為我寫信、題詞,付出了大量心血。他的付出,不僅是對我研究藏品的關心支持,更是對人杰地靈的九江文化的關注和重視。中國新聞史學會主辦“第三屆民國新聞史高層學術論壇”的總結和論文綜述對我作了這樣的評價:“胡榮彬的《從九江發(fā)現徐寶璜墓到建議開展全國新聞史跡普查》,從自身參與過的新聞文物保護實踐出發(fā),對徐寶璜、黃遠生墓等史跡的發(fā)現、保護、利用過程的闡述與分析,論述了在全國進行新聞史跡普查的重要意義,提出了新聞史跡普查的具體建議,具有特別的意義?!?/span>
舉辦藏書展覽是我多年的追求。我利用各種時機,在九江、上海等地舉辦過30次專題藏書展覽,請30位各類專業(yè)名家為這些展覽題詞50多幅,《人民日報·海外版》等海內外報刊宣傳這些展覽80多次。在上海市文聯(lián)舉辦作家杜宣百年誕辰系列活動中,我應邀赴上海舉辦杜宣著作展覽并作發(fā)言,將展品拍照編印成紀念畫冊在會上分發(fā),受到海內外代表的熱情稱贊。著名畫家蔡若虹是新中國美術事業(yè)奠基人,我在收集、研究他的早期畫作時與他神交。多年來,他給我寫了20多封書信和題詞。在他九十高齡之際,我?guī)е脑缙诋嬜髟奖本┊斆嫦蛩埥獭4撕?,我寫成的系列文章在《光明日報》《人民政協(xié)報》等報刊發(fā)表,這些信函、文章,使他晚年的文藝觀、歷史觀、鄉(xiāng)情觀更加豐富和深刻。蔡老百歲誕辰時,我舉辦了蔡若虹著作展覽,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代表、《美術》雜志主編尚輝參觀此展,予以肯定,并在《美術》雜志作了相關報道。我曾應邀在“慶祝九三學社成立60周年暨紀念許德珩座談會”上舉辦許德珩著作史料展覽,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啟德觀展后予以盛贊,并給我編纂《九江名人傳》題詞:“科學人文交融,造就九江名人”。不久,我編纂《紀念許德珩文集》書稿初成,請他指導并作序,他親筆給我回信,予以稱贊。此事感動了著名畫家傅梅影,他激情創(chuàng)作《紅梅——紀念許德珩先生》贈我。兩位長者的書緣佳話,在北京、臺北等地的報刊上廣為傳頌。
書法也是我多年的愛好。自1988年加入九江市書協(xié)以來,我的書法作品和書法文章多次在省市展覽、發(fā)表。研究美籍華人藝術家蔣彝書畫的文章使我有幸地參加了“第六屆世界華文文學國際研討會”。在這里,我與多位名家交流書法,獲得他們的題詞、書法等數十幅,豐富了我收藏的數量,提升了收藏品位。
老報紙,也是我珍藏的類別之一。集報30多年來,我現有80個類別(報名、專題、???、專欄等)的報紙5千份(種)。其中清代報紙1種,民國10種30份。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的九江當地報紙共50種300余份。20世紀80年代后的報紙100種共4500余份,有創(chuàng)刊號、專欄、專版、特刊、合訂本等專題。九江名人專題報紙有陶淵明、黃遠生、徐寶璜、許德珩、蔡若虹、杜宣等2400余份,其中有關袁隆平的報紙600多份。九江文史專題報紙有九江、廬山、鄱陽湖、長江、新港等30個專題1500余份。紅色題材、軍事題材等10個專題500余份。文藝、史學、收藏、集報等20個專題800余份,并編有集報分類大綱,與報紙相應的專題書籍5000余種相配套閱讀、使用。
多年來,我發(fā)表與集報相關的文章20篇,舉辦含報紙的展覽30多次。每次收集到一些有故事、有溫度、有分量的報紙,都能讓我和報友們興奮良久。如中共中央在北平主辦的《解放》報1946年5月29日終刊號,報眼發(fā)表蔡若虹漫畫,此報終刊之事載入《中國近代史大事記》等多種史書;1964年8月2日《人民日報》整版發(fā)表蔡若虹的美術評論,這在中國美術史上是極少見的。這也是我結識方漢奇教授的原因之一,因此,我光榮地成為中國新聞史學會會員和中國報業(yè)協(xié)會集報分會會員。2024年8月,我赴杭州榮幸地參加了“慶祝中國集報40周年大會”,認識許多新朋友,增添了收藏的動力。
2018年世界讀書日,我邀請數十位九江藏書愛好者在文化宮成立九江市職工藏書協(xié)會,讓眾人合力從事九江名人著作、地方文獻的搜尋、編目、展覽、研究等工作,挖掘、宣傳九江和廬山的科學、人文、歷史資源,努力提高九江知名度,增強九江地緣凝聚力,促進海內外九江游子更加熱愛家鄉(xiāng)。
周刊郵箱:jjrbcjzk@163.com
主編熱線:13507060696
本原創(chuàng)內容版權歸掌中九江(www.16691.cn)所有,未經書面授權謝絕轉載。
編輯:王嘉琪
責編:鐘千惠
審核:許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