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濂溪”的由來
■ 劉田立
在中國文化的長河中,“濂溪”不僅是一個地理名詞,更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人文情懷。這一名稱的由來,與中國理學(xué)的開山鼻祖周敦頤有著不解之緣。
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周敦頤出任虔州(今江西贛州市)通判,赴任途中路過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十分喜愛城郊廬山之勝,遂在山麓買田筑屋,作為日后終老之所。他將堂前從廬山蓮花峰下流來的清澈小河命名為“濂溪”,溪邊的新居稱為“濂溪書堂”。在書堂落成之時,他寫下《濂溪書堂》一詩:
元子溪曰瀼,詩傳到於今。
此俗良易化,不欺顧相欽。
廬山我久愛,買田山之陰。
田間有流水,清泚出山心。
山心無塵土,白石磷磷沉。
潺湲來數(shù)里,到此始澄深。
有龍不可測,岸木寒森森。
書堂構(gòu)其上,隱幾看云岑。
倚梧或欹枕,風(fēng)月盈中襟。
或吟或冥默,或酒或鳴琴。
數(shù)十黃卷軸,賢圣談無音。
窗前即疇囿,囿外桑麻林。
芋蔬可卒歲,絹布足衣衾。
飽暖大富貴,康寧無價金。
吾樂蓋易足,名濂朝暮箴。
元子與周子,相邀風(fēng)月尋。
“濂”為周敦頤新造字。中國歷史上,唐朝以前文未見有“濂”字。《說文解字》有“溓”字,釋義為“溓,薄冰也”, 與“濂”含義迥別,而周敦頤在《題濂溪書堂》詩中,首用“廉”加“水”旁,造了一個新字。
詩中“名濂朝暮箴”句,明確指出濂溪首名在九江?!板ハ笔侵芏仡U為自己如今在九江廬山新居前流淌的一條溪水所取的新名字。
度正《濂溪先生周元公年表》中記載“先生年四十五……遷國子監(jiān)博士,通判虔州。道出江州,愛廬山之勝,有卜居之志,因筑書堂于其麓,堂前有溪,發(fā)源蓮花峰下,流合湓浦,先生濯纓而樂之,遂寓名以濂”。由此亦可知:“濂溪”是周敦頤于1061年,在九江,為廬山的一條小溪所命名。
周敦頤在《濂溪書堂》一詩中提到的元子指唐代思想家、文學(xué)家、道學(xué)先驅(qū)元結(jié)。元結(jié)曾任道州刺史(唐代宗時期),是出生于道州營道樓田堡(今湖南道縣)的周敦頤先生約三百年前的故鄉(xiāng)父母官。
元結(jié)擅長為溪水取名字,如右溪、瀼溪、浯溪等。今湖南永州陽明山國級森林公園內(nèi)有一條名為“浯溪”的小溪,史載:(元結(jié))乘舟逆湘江而上,路過此地,愛其勝異,將溪命名“吾溪”(意為:“唯吾獨有”),自造“浯”字,命名為“浯溪”,撰《浯溪銘》,浯溪從此得名。
《濂溪書堂》一詩中首句“元子溪曰瀼”,為什么偏偏點明“瀼溪”,而不是“浯溪”或其他名字呢?
這是因為“瀼溪”也在江州(今九江)境內(nèi)。安史之亂時,元結(jié)曾在江州避難一年多,其間他特為流經(jīng)九江瑞昌湓城的一條河命名為“瀼溪”,自稱“瀼溪浪士”。其次,“瀼溪”含“謙讓是君子之道”的寓意。元結(jié)在避難期間與瑞昌湓城、南陽村民都相處很好,彼此謙讓關(guān)愛,他在《瀼溪銘》中寫道:“瀼溪,可謂讓矣。讓,君子之道也?!?/span>
為什么周敦頤會效仿元結(jié),于三百年后在江州,取名門前溪水為“濂溪”呢?《南史·胡諧之傳》中有一段文字:帝言次及廣州貪泉,因問(范)柏年:“卿州復(fù)有此水不?”答曰:“梁州唯有文川、武鄉(xiāng),廉泉、讓水?!庇謫枺骸扒湔诤翁??”曰:“臣所居廉、讓之間。”帝嗟其善答。
文中記錄的故事發(fā)生在南北朝時期,主角是梁州人范柏年,他與宋明帝之間有一段關(guān)于“貪泉”與“廉泉、讓水”的對話:宋明帝提到了廣州的貪泉(據(jù)說喝了此泉之水的人會變得貪婪),明帝問范柏年:“你們梁州有沒有這樣的泉水?”范柏年機智地回答:“梁州只有文川、武鄉(xiāng),以及廉泉、讓水?!边@里的“廉泉”和“讓水”與“貪泉”形成鮮明的對比,寓意著清廉和謙讓。
周敦頤應(yīng)該是知曉這個故事。于是在《濂溪書堂》詩中,開篇有“元子溪曰瀼,詩傳到於今”,結(jié)尾又有“元子與周子,相邀風(fēng)月尋”的詩句。不難想象,周敦頤為廬山蓮花峰下小溪命名為“濂溪”,是寓心中之志——廉。九江有幸,成為“廉泉”和“讓水”的地理所在地。
九江“濂溪”的由來,不僅是一段美麗的地理故事,更是一部充滿人文關(guān)懷與哲學(xué)思考的史詩。周敦頤以他的高尚品德與卓越成就,為“濂溪”賦予了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與歷史價值,使得這一名稱成為九江乃至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周刊郵箱:jjrbcjzk@163.com
主編熱線:13507060696
本原創(chuàng)內(nèi)容版權(quán)歸掌中九江(www.16691.c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謝絕轉(zhuǎn)載。
編輯:王文婧
責(zé)編:鐘千惠
審核:楊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