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潯城一個靜謐角落,一群精神矍鑠的老者聚集在一起,他們手持古老的玩具——空竹,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展現著屬于他們的生命力與活力,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何為歲月無阻的青春。
當“飛龍”遇到一群“老頑童”
初春暖陽下,市老干部活動中心旁的小廣場上,一群“老頑童”正在這里進行著一場與眾不同的演出。他們是抖空竹的高手,平均年齡超過六十,但他們的眼神中閃爍著青春的光芒,仿佛歲月從未在此留下痕跡。
只見他們雙手輕輕提起,細細的線牽引著那一顆顆精致的空竹。隨著手腕的巧妙翻轉,空竹開始在空中翩翩起舞,宛如游龍戲水,又似鳳凰展翅,時而上下穿梭,時而左右盤旋。小小的空竹在空中飛舞,一條條“飛龍”在馳騁。
61歲的黃翠珍,站在隊伍之中尤為顯眼。每當空竹在她的控制下完成一次高難度的動作,她的眼眸中便會閃過一絲得意的光彩?!拔矣X得自己好像回到了年輕時候,”她笑道,“抖空竹讓我的心境變得更開闊,每天都充滿了期待和新鮮感?!?/span>
這群老人的每一次練習都充滿著儀式感,他們用心感受著空竹與空氣摩擦的聲音,那是時間流淌的樂章。他們知道,每一次的抖動,不僅是對自己身體的挑戰(zhàn),更是在與靈魂深處對話,喚醒那些沉睡的記憶,重新點燃生活的熱情。
“退休后,抖空竹是我與外界的連接?!眲偩毩暱罩褚荒甑淖咸K說道,“空竹給了我自信,它證明了我的身體依然靈活,抖空竹讓我找到新的樂趣?!?/span>
“抖空竹讓我感覺越活越年輕”
“抖空竹對身體很有好處,之前手和肩膀總是酸痛,練習抖空竹的十多年,手和肩膀都不疼了?!?4歲的項正山笑著說。
項正山輕松地將空竹抖了起來。小小的空竹或攀繩上爬,或繞身旋轉。此時,他根本不像七旬老人,更像一個動作敏捷的少年。退休后,項正山開始接觸抖空竹,這項看似簡單的運動,不僅鍛煉了他的肢體協(xié)調性,還增強了肌肉力量,讓他仿佛重獲新生。每天清晨和傍晚,當別人還在享受悠閑時光,他已經沉浸在與空竹共舞的世界里。他說:“一旦拿起空竹,我就停不下來,就像找到了年輕的自己?!?/span>
相比之下,78歲的鄭孝賢學習空竹之路更加充滿挑戰(zhàn)。退休后的他隨著女兒在九江定居,偶然看到有人抖空竹,覺得很有意思,他便開始學習空竹。面對復雜多變的動作,他從不輕言放棄。每一次失敗,都是他前進的動力。通過觀看教學視頻、反復實踐,以及與同好者的交流探討,他逐漸掌握了越來越多的技巧。這份堅持與熱情,讓周圍的人深受感染,更多的老人們加入到這個行列,共同組成了一個溫馨的社群。在這里,年齡不再是界限,只有共享抖空竹的樂趣與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
正如項正山所說,“我們這群人,一天不玩空竹,就手癢”,這不僅僅是老人們對空竹的熱愛,更是對生命的熱烈擁抱。
讓空竹不再小眾
“看似簡單的一棍一線一空竹,其實包含了許多繁雜的技巧?!秉S翠珍說,抖空竹時繩索上下翻花,配上抖、撈、盤等組合動作,可衍生出幾千種動作組合。這一看似簡單的活動背后,實則蘊含著無數復雜而精妙的動作和技巧,初學者或許能在短時間內學會基本功,但要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則需要長時間的磨煉和對細節(jié)的極致追求。
然而,抖空竹并非只是一項單純的技術挑戰(zhàn),它同樣承載著安全考量。由于其動作幅度較大,且涉及到器械使用,因此對練習環(huán)境有一定要求。公園、廣場等開闊地帶成為常見的練習場所,但也正因為人來人往,增加了潛在的安全隱患。對于熱愛此道的人們而言,如何在享受樂趣的同時保障他人安全成為了一大課題。有的愛好者已經養(yǎng)成了敏銳的風險意識,一旦發(fā)現周圍有人接近,便會迅速調整動作,避免意外的發(fā)生?!拔覀兿M苡袀€更加安全、更適合練習的室內空間,這樣刮風下雨也可以玩空竹。”一些愛好空竹的老人們紛紛表示。
采訪中老人們表示,他們的愿望很簡單——讓空竹不再只是小眾愛好者的專利,而是能夠跨越年齡、性別、地域的界限,讓更多人感受到其中的樂趣與價值。
在陽光下,空竹繼續(xù)飛旋,銀發(fā)隨之飛揚……
(九江日報記者 金璐 文/攝)
本原創(chuàng)內容版權歸掌中九江(www.16691.cn)所有,未經書面授權謝絕轉載。
編輯:王文婧
責編:鐘千惠
審核:楊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