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鄒秀火
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文明史,中華兒女曾創(chuàng)造出光輝燦爛的文化。自佛教傳入中國后,佛教藝術(shù)中的佛教繪畫逐漸興盛起來,在中國美術(shù)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廬山博物館收藏的清代畫家許從龍繪制的《五百羅漢圖》,現(xiàn)存112軸,五百個羅漢分布在200幅畫面上,紙本設色,畫面縱274厘米,橫125厘米。作品氣勢恢宏,博大精妙,開創(chuàng)多軸式闊幅畫面之先河,被列為國家級畫作珍品。
許從龍一生才情與坎坷并存
許從龍,字佐王,號虎頭,浙江嘉善人。后移居江蘇常熟。生卒不詳。許從龍一生經(jīng)歷豐富,頗為跌宕。他有過一段短暫的政治生涯,晚年曾飽受生活的窘迫。但他憑借自身天賦與不懈努力,在藝術(shù)領(lǐng)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尤其在佛教繪畫創(chuàng)作上達到了旁人難以企及的高峰。
《五百羅漢圖》將許從龍精湛的繪畫技藝與獨特藝術(shù)理念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中國佛教繪畫中獨樹一幟。據(jù)清代魚翼在乾隆十年所作《海虞畫苑略》中介紹許從龍的繪畫風格:“山水花鳥,得法宋元。尤工仙釋神,奇異狀型,匠心而出,不資粉本,自成一家?!?/span>
許從龍的《五百羅漢圖》
許從龍的祖籍浙江嘉善,歷史上書畫家輩出,元四家之一的吳鎮(zhèn)就是嘉善人。許從龍?zhí)熨Y聰穎且又勤奮好學,從小喜好繪畫,奠定了堅實的繪畫基礎。在當?shù)匦∮忻麣獾脑S從龍,以當事身份薦入南薰殿供職,繼而升次府通判。適康熙丙戌會試(1706年),許從龍躊躇滿志,決心參加會試,結(jié)果卻落得個“遵旨許捐職”。盡管清代買官是常有的事,但是像許從龍這樣遵旨買官的確少有。
許從龍利用在宮廷任職這一難得機會,瀏覽了眾多古今名人手跡。當時,西方傳教士把西方的文化藝術(shù)也傳入中國,許從龍耳濡目染增長了不少見識。官場上的種種復雜人際關(guān)系,不適合對藝術(shù)苦苦追求的許從龍。于是,他帶著全家離開了京都,來到江南水鄉(xiāng)常熟,在虞山一隅迎春門外住下。
常熟山明水秀,物豐人和,名人輩出, 活躍于清畫壇的“四王”之一“虞山派”鼻祖王翚,就是常熟人。他曾給康熙繪制過《南巡圖》。住在常熟的許從龍潛心研習王翚的畫作,受到王翚畫風的影響。當時,正處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高峰時期的許從龍善畫道釋佛神,在江南有了“許虎頭”的名號。
正在蘇州出任江蘇布政使的金世揚是嘉靖二十年進士,歷任漢中知府、浙江按察使、云南布政使等職。他年少時曾游歷匡廬,被廬山的勝景陶醉后,隱居在棲賢谷苦讀詩書。金世揚曾許諾過“吾他日必以名跡酬謝山靈”。為兌現(xiàn)自己的諾言,他請許從龍創(chuàng)作《五百羅漢圖》供奉在廬山棲賢寺,了卻當年的心愿。
《五百羅漢圖》構(gòu)思奇特,用筆嫻熟,凝聚著許從龍多年的心血。但中國繪畫史不曾提到過他,究竟是什么原因?其實這跟許從龍的作品被藏在深山古剎中不無關(guān)系?!段灏倭_漢圖》自問出世,很少公開向社會展示。而且許從龍在創(chuàng)作這批羅漢圖時,耗去了大量精力,之后難以再畫出有影響的作品,因此流傳作品極少。
目前,故宮藏有許從龍繪制的一幅長卷《五百羅漢圖》。該長卷是否為這批軸式羅漢圖先行草圖,還有待進一步考證。南京博物院也藏有許從龍的一幅絹本設色《龍宮赴齋圖》,風格與這批羅漢圖相似。
佛教藝術(shù)的璀璨瑰寶
羅漢,是梵語“阿羅漢”的略稱,有殺賊、無生、應供等含義。在佛教中,是佛陀得法弟子修證最高的果位。羅漢圖是畫家根據(jù)供奉和欣賞的需要所繪,是佛教繪畫的七種類型之一。
五百羅漢的形象最早見于唐代,自北宋以后逐漸興盛。作為寺廟殿堂供奉,其畫面多,氣魄大,顯得莊嚴肅穆。創(chuàng)作《五百羅漢圖》的人多為畫壇高手,這些作品一般被名寺所藏或歸名山所有。
許從龍的《五百羅漢圖》在構(gòu)思上藝術(shù)特色獨樹一幟。它在形制上以大制勝,打破了小畫面或長卷式羅漢圖的模式。現(xiàn)藏美國一家美術(shù)館的《五百羅漢圖》北宋道宏所繪,橫長近9米,縱高僅0.34米。北宋李公麟的《五百羅漢圖》也藏美國,紙本,淡墨設色,其橫長1.8米,縱高0.94米。盡管他們都把五百個羅漢畫了上去,但是人物較小,沒有情節(jié)動作,背景也極簡單。這種形制受空間所限,難以表達情感世界。
許從龍大膽創(chuàng)新,打破了以往的傳統(tǒng)畫法。他創(chuàng)新地采用多軸式、闊畫面的連環(huán)畫形式。每幅縱長2.74米,橫寬1.25米,加上天地可高達近四米。當然,這樣的200幅巨制畫幅,也離不開畫家的表現(xiàn)技巧和毅力以及布施者的財力。
《五百羅漢圖》在構(gòu)圖上突出了“滿”,即填滿整個畫面。許從龍在構(gòu)圖上大膽采用中國佛教壁畫形式,一幅幅排開,宛如嵌在殿堂墻上的大型壁畫,顯得莊嚴肅穆又燦爛輝煌。每幅畫面面積達3.47平方米,要填滿談何容易。在創(chuàng)作時,不僅在人物形象上有特別的要求,在背景上也要有所區(qū)別,這就要求畫家要有扎實的寫實功力和超凡的想象力。
許從龍將五百羅漢描繪在200幅畫面上,以分組講述故事。畫中,五百個羅漢大的似真人一般,小的不足一尺,有喜、怒、哀、愁等表情。在眼睛的刻畫上,他加強黑白對比,使人物更加傳神,就連肌肉、骨骼刻畫也趨近人體生理特征。細細看去,只見主題羅漢莊重肅穆,小羅漢天真活潑,老羅漢須眉飛動,駕馭動物的羅漢神采飛揚。既有“共語禪機”的眾羅漢場面,又有獨自一人的沉思畫面。有飄然過海的大阿羅漢,駕馭野獸遨游太空的壯觀場景,也有“托缽化緣”“門傳不二”之類的生活情節(jié)。
在許從龍的筆下,襯托羅漢的動物也栩栩如生。現(xiàn)存畫幅有各種動物40余種,分別存在于“獰龍馴馱”“猛虎受伏”“乘象誦經(jīng)”“降伏飛熊”“孔雀歸順”“壽紀無量”等畫面中?!皦奂o無量”的畫面正中,一頭神牛正漂洋過海,背上坐著一位閉目沉思的長眉羅漢。神牛又稱避水獸,見它過來,海水紛紛讓路。在許從龍的筆下,神牛雙眼炯炯有神,無論從哪個角度觀察,牛的雙眼始終正視著觀看者。畫中,還有俏皮的小白猴為羅漢穿針引線,有乖巧的小山羊招之即來,還有孔雀正在開屏。這些動物既有自身的特色,又不夸張變形,體現(xiàn)了畫家的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根據(jù)畫面的需要,背景上還出現(xiàn)了山川瀑布、大海河流、森林樹木、花卉野草,打破了傳統(tǒng)羅漢畫的單調(diào)處理手法,營造了奇險蒼勁、嶙峋層疊等效果。在花鳥、植物、動物方面,畫家亦采用了與佛教有關(guān)的元素,起到襯托主題的作用。
作品的成功,不僅取決于畫家的獨特構(gòu)思和創(chuàng)作技巧,用筆、用墨、用色也是成功的秘訣。許從龍的《五百羅漢圖》在用筆上主要用中國畫的勾、皴、點、染四要素。在人物造型、衣褶紋飾、山水花鳥的表現(xiàn)等方面,他多采用中鋒用筆,兼用側(cè)鋒。在畫人物上,許從龍用筆精細,衣褶線條有“曹衣出水,吳帶當風”的風格。衣紋圖案等細小處,用筆上則力求縝密。此外,他還用折帶皴來表現(xiàn)大海邊的巖石,一眼望去,層層疊疊。用細筆卷云皴表現(xiàn)江南丘陵細雨綿綿,使背景山水與人物更加協(xié)調(diào)。
在色彩運用上,施以重彩。人物部分多用朱磦反復渲染,顯得莊重渾厚。妖魔鬼怪的面部采用灰色,與羅漢形成鮮明的對比。全套畫面采用暖色基調(diào),營造一種適合宗教色彩又符合羅漢心理特點的氛圍。
《五百羅漢圖》的傳奇經(jīng)歷
據(jù)記載,《五百羅漢圖》繪成于康熙年間。許從龍精心創(chuàng)作達數(shù)年之久,才將200巨幅《五百羅漢圖》畫成。清康熙五十一年壬辰(1712年),這批《五百羅漢圖》被分裝八箱,用專船從蘇州走運河,溯長江而上,入鄱陽湖先至南昌。
壬辰浴佛節(jié)時,這批《五百羅漢圖》在南昌城區(qū)佑名寺展出,轟動南昌城,瞻禮者達數(shù)萬人,無不稱妙,皆嘆曰“茲足以重山靈也”。爾后,該畫又用專船從鄱陽湖運至廬山,供奉于廬山山南棲賢寺內(nèi)。棲賢寺坐落在廬山南麓棲賢大峽谷,左依石人峰,東臨棲賢谷。始建于南齊永明七年(489年),曾藏有“玉佛舍利”等古物,為廬山山南五大叢林之一。
時至道光元年(1821年),經(jīng)過一百多年的戰(zhàn)亂兵燹,《五百羅漢圖》已有損壞或殘缺,只存154幅。咸豐年間,太平軍進駐分路牌、馬頭鎮(zhèn)、棲賢峽谷一帶燒毀寺廟,藏棲賢寺內(nèi)的《五百羅漢圖》再次遭到厄運,損失幾十幅。民國初年,兩位外國人到寺內(nèi)拜佛,用聲東擊西的手段盜走了兩幅,之后又被一軍閥強購一幅。
1918年,這批《五百羅漢圖》尚存120軸??箲?zhàn)時期星子淪陷,日軍四處強擄文物。星子偽縣長羅復初曾兩次從寺中強行取走7幅羅漢圖媚外獻勤,從此,藏于寺內(nèi)的羅漢圖就成為日軍的目標。
日軍先后兩次入侵棲賢寺。第一次入侵時,當?shù)赜螕絷爢T憑借有利地形設法阻撓。經(jīng)過激戰(zhàn),日軍的陰謀未得逞。不甘心的日軍調(diào)集多處兵力大舉進攻棲賢寺。游擊隊寡不敵眾,只能避其鋒芒躲入深山老林。好在棲賢寺的住持及眾僧早有防備,將羅漢圖藏于神龕之后。日軍進寺后,未發(fā)現(xiàn)羅漢圖的蹤影十分惱火,便悉數(shù)劫去玉佛、舍利等物。臨走時,他們還放一把火,欲將該寺化為灰燼。
幸虧被離寺不遠的廣福庵的和尚發(fā)現(xiàn),帶著僧徒闖入火海,把即將燒毀的幾大箱羅漢圖搶了出來。之后,棲賢寺住持能印在游擊隊和附近村民的協(xié)助下,將羅漢圖裝箱后,用小木船上從鄱陽湖水道運往尚未淪陷的都昌縣境內(nèi)。當時,星子縣國民政府流亡在此,他們代為保管了這批羅漢圖,并將此事上報給流亡在泰和縣的江西省國民政府,嘉獎護圖有功人員。抗戰(zhàn)勝利后,星子縣國民政府借故遲遲未歸還這批羅漢圖,省政府的主席來星子視察后得知此事后,請示在廬山的蔣介石“核準發(fā)還該寺保存”,要求原任縣長張國猶同是任縣長劉相共同負責此事,如數(shù)歸還。
抗戰(zhàn)勝利后,《五百羅漢圖》重歸棲賢寺。僧眾以為從此可以高枕無憂,不會再有人打羅漢圖的主意,其實不然。1948年,從外地來的一法名為小顛的和尚云游棲賢寺。小顛和尚言談舉止不俗,他編了一套離奇的經(jīng)歷,蒙混住了當時看守住持果一和尚。其實,他是國民黨駐星子某營長收買的小偷,此次專程來偷盜羅漢圖。大家一時不察,被其盜走一幅羅漢圖。小顛和尚逃之夭夭后,另外兩幅羅漢圖來不及帶走,被他藏了起來。
東窗事發(fā)后,住持果一和尚被抓入牢房。隨著案情逐一明晰,被小偷藏起來的兩幅羅漢圖陸續(xù)被找到,真相大白。果一和尚被放出來時,已經(jīng)在牢房里待了200多天。
新中國成立后,曾任廬山民政處處長的吳金桃回憶,當時星子縣土改隊在棲賢寺發(fā)現(xiàn)了這批羅漢圖。星子縣政府打電話到廬山,請廬山管理局派人來接收這批古畫。廬山文教處便委派吳金桃等人去接收。那時候上山?jīng)]有專車,只能由工人搬運上班車運到九江,又從九江轉(zhuǎn)運到蓮花洞。因當時北山公路未通,民工們把這批畫作肩挑手提,扛到山上后,由廬山人民政府接收。
1955年,這批畫作移交至廬山文物陳列室(廬山博物館前身)珍藏。由于戰(zhàn)亂火災等原因,原裱損壞較多。為便于保存,廬山出資送蘇州重新裝裱。
1979年,許從龍的《五百羅漢圖》在南京博物院發(fā)現(xiàn)一幅,已為廬山博物館復制。
2023年秋季倫敦亞洲藝術(shù)周期間,倫敦邦瀚斯推出五場中國藝術(shù)拍賣活動,其中就有一幅許從龍的《五百羅漢圖》。該作收藏者為華裔人士。
目前,《五百羅漢圖》存世為114幅。日軍劫去的7幅目前尚未公開,可能藏于日本民間。
開創(chuàng)先河的佛教繪畫
歷史上畫《五百羅漢圖》的畫家屢見不鮮,但是所繪的《五百羅漢圖》基本上是繪在一個幅卷上,背景簡練,人物情節(jié)模糊,多數(shù)只是人物排列而已。而許從龍筆下的《五百羅漢圖》200幅巨幅完全出自一人之手,羅漢形象各異又栩栩如生,情節(jié)豐富動人,構(gòu)圖完善,色彩鮮明,開創(chuàng)了《五百羅漢圖》軸式畫面的先河。
康有為題跋。
進士出身的清代學者萬承蒼,號孺廬,江西南昌人。官授翰林院侍講學士,在康熙乙未年(1715年)撰《棲賢寺羅漢圖記》評價道:“幅廣五尺,長一丈四尺有奇。法象大者高三四尺,小者尺許?;蛟P立成,或旬日乃寫一像,毛發(fā)纖悉皆具。形坐笑語,雜出于山海木石魚龍鳥獸之間。變化無方,面端嚴清凈之心穆呼可想……”
清代詩人商盤,字寶意,號蒼雨,會稽(今浙江紹興)人。雍正進士,授編修,官知府。毛德琦《廬山志》中載有商盤《棲賢寺五百羅漢圖引》,以長詩記敘。清代名人吳名鳳也曾撰文論及。
1918年,康有為第二次游廬山時觀賞了這批古畫,當時僅存有120軸羅漢圖。他在每幅畫上鈐上他的鑒賞印并在畫上題跋:“圖寫羅漢二百幅,變幻雄奇似貫休。如如不動鎮(zhèn)廬阜,千古同傳許虎頭。此羅漢二百幅為蘇州布政使金世揚施于棲賢寺者,許虎頭畫于康熙時,雄奇?zhèn)ギ?,不愧虎頭。五百羅漢各異形象,遇山海龍虎之險難而如如不動,可以興矣!吾以光緒己丑(1905)游此未得見,后之蒙難出海外,今以戊午(1918)七月再游棲賢乃見之,僅約一百二十圖。此為異寶大觀,乃發(fā)大愿興起,此山保存之。南??涤袨?。”
圖中的印章。
20世紀50年代起,許從龍的《五百羅漢圖》在廬山博物館陳列。截至目前,有千萬人前來觀賞,引起國內(nèi)外專家學者的關(guān)注。中國美術(shù)評論家楊大年先生觀賞后,曾撰文予以高度評價?!吨袊佬g(shù)辭典》中國畫科主編邵洛羊先生特意將作者的生平事跡編入辭典中。
1987年,部分羅漢圖隨“江西文物展”赴日本岐阜美術(shù)館展出。20世紀80年代初,羅漢圖赴上海南京路黃浦區(qū)文化館展出半個月。20世紀80年代末,它們隨著九江市的其他文物赴北京故宮東廡廳展出,均受各界人士的好評。
目前,《五百羅漢圖》作為廬山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長期對外展出。在歲月的長河中,《五百羅漢圖》承載的藝術(shù)價值和歷史底蘊將持續(xù)散發(fā)更璀璨的光芒,成為人類文化寶庫中熠熠生輝的瑰寶。廬山鐘靈毓秀,聞名遐邇,這些畫作于斯地與其相伴,相得益彰。
周刊郵箱:jjrbcjzk@163.com
主編熱線:13507060696
本原創(chuàng)內(nèi)容版權(quán)歸掌中九江(www.16691.c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謝絕轉(zhuǎn)載。
編輯:王嘉琪
責編:肖文翔
審核:許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