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我的紙馬上就要成功啦!”5月1日下午,在九江洋街的非遺古法造紙體驗館里,來自市融媒體中心的小記者們化身紙漿池邊的“小匠人”,用他們的小手將紙漿變成一張張潔白的紙,這也讓他們擁有了人生中第一張自己造出來的紙。
“小記者們看過來,我現(xiàn)在正在把紙漿池里的紙漿水攪勻,等會呢,你們就用竹簾舀水,注意一定要用力,且保持竹簾的平衡,不然紙就厚薄不勻。這個步驟叫‘抄紙’?!痹诠欧ㄔ旒埛沁z傳承人汪文來的介紹下,小記者們一個個等在紙漿池邊躍躍欲試。
只見他們的小手拿著竹簾從紙漿水深處舀起,在紙漿池里反復(fù)撈漿,用力保持著竹簾的平衡,一臉嚴肅。“先把水撥開,注意,要舀深一點,深處的紙漿更多一些?!薄耙I(lǐng)就是要用力,保持平衡?!薄耙ê弥缶头牌剑蠹业男∈智f不要碰到竹簾里的紙,不然紙就不平了,或者會破一個小洞!”小記者們在汪文來的提醒下按照步驟操作,小手沾滿了紙漿也毫不在意,鉚足力量維持著竹簾的平衡。
隨后,小記者們將竹簾取出,平穩(wěn)地轉(zhuǎn)移到晾曬臺上,再用干毛巾隔著竹簾給濕紙“去水”。當抄好的濕紙被輕輕揭下晾曬時,孩子們圍在晾曬臺前屏住呼吸。
當陽光透過窗欞,在手工紙上投下細碎的光斑,慢慢地,濕紙被曬干,成為了一張真正的紙。當古法技藝撞上童真,古法造紙不再只是博物館里的展品,而是重新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小記者們滿懷好奇與興奮,親身體驗著古法造紙的奇妙過程,他們將紙漿在水中反復(fù)搗漿、抄紙、晾曬,每一個步驟都傾注著對傳統(tǒng)技藝的探索與熱愛。當一張張帶著質(zhì)樸質(zhì)感的紙張誕生時,小記者們的眼中閃爍著驚喜的光芒,這不僅是一次手工制作,更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對話。
“好神奇?。【尤痪瓦@么做成了紙!”“這個紙摸起來比我們平常用的紙要厚一些,也更粗糙一些。”“這個紙做起來步驟還是挺多的,不容易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嘰嘰喳喳地討論著。
“今天太有意思了,我準備把紙帶回去畫畫,然后保存好。”來自八里湖一小的小記者陳曉沁說,體驗了造紙的全過程,她感覺造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今后要節(jié)約用紙,絕不浪費任何一張紙。
隨后,小記者們還來到洋街里的九江文化展示館,在講解員的講解下,了解了九江的書院文化、軍事文化、家風文化、紅色文化等,收獲了一場別樣的九江文化之旅。
(九江日報記者 孔穎)
本原創(chuàng)內(nèi)容版權(quán)歸掌中九江(www.16691.c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謝絕轉(zhuǎn)載。
編輯:方旬瑜
責編:肖文翔
審核:吳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