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的潯陽江(上)
■ 孫海帆
古元 水彩《淡淡陽光》(1977年)
陳玲榮 水粉《西門口小池渡口》(1977年)
孫九斌 油畫《去小池渡口邊的民船》(1979年)
邢世平 水彩《扳罾》(2019年)
李義清 油畫《長江中的船》(2020年)
包澤偉 油畫《船和陽光》(2023年)
“潯陽江頭夜送客”讓潯陽江揚名天下,因一座城市名字命名長江江面的,只有流經(jīng)九江的“潯陽江”。
從元代張渥《琵琶仕女》到現(xiàn)代陳逸飛的《潯陽遺韻》,潯陽江題材的畫作不計其數(shù),明代郭詡《琵琶行圖》、唐寅《潯陽八景圖》、仇英《潯陽送別圖》,近現(xiàn)代傅抱石《琵琶行》、潘天壽《潯陽夜泊》、李可染《潯陽琵琶》等,都有山有水有意境,卻鮮有照耀在潯陽江面的太陽。
與繪畫史上的名家相比,九江畫家們筆下的潯陽江大都是陽光燦爛。日出江花,長河落日是他們作品中常出現(xiàn)的景象。
20世紀70年代前后,九江現(xiàn)今的許多畫家都還在讀書,在學校美術老師的帶領下形成“繪畫小團體”。時年20多歲的孫九斌是個狂熱美術青年,他帶著學生們在潯城的江河湖邊寫生,他的早期作品《陽光下的潯陽江帆影》《去小池輪渡邊的民船》《大輪碼頭》,記錄下了那個年代的九江實景。
邢世平是九江二中“繪畫小團體”中的一員。1980年,他的油畫《晨曲》展現(xiàn)朝霞映在潯陽江上的生動圖景,畫中水面的金光和新時期萬物勃興的喜悅如朝陽般噴薄而出,極富感染力。
1978年,孫九斌的學生、時年17歲的少年陳玲榮剛收到九江師專美術專業(yè)的錄取通知書,等待入學時和同學朱煌四處寫生,畫了幾幅潯陽江畔的水粉畫。陳玲榮《西門口小池渡口》中的西門口系當時九江城內通往江邊碼頭及龍開河的主要通道,也是清代九江府五大“旱碼頭”之一。小池渡口有著百年歷史,是九江出省前往湖北黃梅小池鎮(zhèn)的輪渡渡口。在九江長江大橋未建成之前,此渡口是贛鄂兩省的交通要道之一,高峰時期日均客流量達到上萬人。
同樣是淡淡陽光和九江渡口,1977年,著名水彩畫家古元來到距陳玲榮寫生的江邊堤岸附近,在此創(chuàng)作了一幅水彩畫《淡淡陽光》。
同在20世紀70年代末,大畫家古元和大學生陳玲榮在寫生潯陽江時有著某種精神上的相通,他們都表現(xiàn)了那個年代人們的共情,陽光淡淡、內心平靜、希望滿滿。(未完待續(xù))
周刊郵箱:jjrbcjzk@163.com
主編熱線:13507925488
本原創(chuàng)內容版權歸掌中九江(www.16691.c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謝絕轉載。
編輯:王文婧
責編:肖文翔
審核:熊煥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