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思明
一日,浙江婺社社長方益洪先生、浙江師范大學陳志文教授和九江幾位詩人雅集共青城。席間,詩人興會,推杯換盞,其樂融融。陳教授欣然談及游歷廬山,于觀音橋景區(qū)“天下第六泉”(又稱招隱泉)亭上,赫然見其親撰楹聯(lián)鐫刻其間。此聯(lián)乃其參加該景區(qū)全國征聯(lián)大賽獲獎作品,文曰:山壺分盞招人飲,泉眼含情待客還。
此聯(lián)一出,滿座稱妙。此聯(lián)切合泉事,緊扣亭題,妙繪勝境,深寓人情?!吧綁胤直K”“泉眼含情”二語,構思奇絕,意象空靈,誠為佳構。
然贊嘆之余,忽覺上聯(lián)“招人飲”之“人”字,似覺應改一字更好。唯恐唐突,一時遲疑。轉念思及“自信”與“信人”之道,終是直言:“先生此聯(lián)甚佳,若將‘人’字改為‘云’字,借白云之縹緲,未知可否更臻妙境?”
理由有二。其一,上聯(lián)“人”與下聯(lián)“客”,詞意相近,略有合掌之嫌;其二,“山壺分盞”本為極富想象之妙喻,若續(xù)以“招云飲”,則意象愈顯飄逸空靈。以一山為壺、以層巒作盞,觀清泉噴涌、招白云共飲,既契合眼前物象之奇幻,更添超然物外之詩情。
言畢,舉座叫絕。陳教授尤為欣喜,連稱“一字之師”,竟三次離席舉杯相敬,并請我將此番文字因緣付諸筆墨,以作紀念。
陳教授虛懷若谷,令人深為嘆服。詩人當有詩人品格、詩人精神、詩人雅量,古之圣賢,聞過則喜,此風綿延千載,鑄就文壇佳話無數(shù)。此皆見切磋琢磨之功,貴在赤誠相待。
今觀詩壇,能如陳教授這般,見指瑕而謝,離席揖讓以敬,復有幾人?常見發(fā)詩求“雅正”,實多期待“點贊”。或聞逆耳良言,則面有慍色,心藏芥蒂,甚或反唇相譏。令“雅集”徒有其名,失卻了相互砥礪、共同提升之本真。
此番一字之改,其意義豈僅在聯(lián)語之層面?“招云飲”,非獨邀天際流云,亦是招引一份詩心之澄澈空明,一份文人間赤誠相待之云水襟懷。
(注:“天下第六泉”位于廬山市觀音橋景區(qū)內,為天然名泉,唐代茶學家陸羽于上元年間實地考察后,將其評定為“天下第六泉”。)
周刊郵箱:jjrbcjzk@163.com
主編熱線:13507925488
本原創(chuàng)內容版權歸掌中九江(www.16691.cn)所有,未經書面授權謝絕轉載。
編輯:王嘉琪
責編:肖文翔
審核:楊春霞